位于河北省涞源、易县交界处的黄土岭上建有一座“垂青亭”,“雁宿崖黄土岭战役纪念碑”树立在“垂青厅”的正中间。
这座“雁宿崖黄土岭战役纪念碑”记载了那场战火硝烟——年,黄土岭战役歼灭日军九百多名,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在黄土岭被击毙,黄土岭战役是敌后抗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垂青亭”向下望,荣乌高速旁,一片绿荫的包围下,一座座蓝色顶子浅黄色墙面的小房子见证了黄土岭第二场“战役”的胜利——曾经的贫困村完成了红色旅游村的蜕变。
黄土岭的前半生
五月的太行,山花烂漫,林涛阵阵,位于河北省涞源县银坊镇的黄土岭村是太行山上一座非常普通的村子。
53岁的黄土岭村副书记陈汉凯正在村委会门口忙碌着,村委会新盖的三层小楼还没有完工。
陈汉凯是土生土长的黄土岭村村民,在他的感受中,“苦”字浓缩了黄土岭村世世代代的过去。
很小的时候,陈汉凯经常依偎在奶奶身边,听奶奶讲抗战的故事,战争期间村民的艰苦在奶奶的讲述中汇聚成陈汉凯记忆的萌芽。
年9月,日寇占领河北涞源,“那个时候奶奶还很年轻,日本鬼子一来,村民就往山上跑,逃跑的时候用泥把脸抹黑了,等到日本鬼子扫荡完再回到村里,抗战的那几年,一直是躲躲藏藏的日子。”陈汉凯记得,十多年前,家里拆除老房子,老房子里的几根老柱子显露出来,陈汉凯看见了柱子上留下的曾经被日军烧过的痕迹,“以前都是听故事,亲眼看到房子里被烧得黑乎乎的柱子,感觉特别震撼。”
“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年的一天,一场战役让黄土岭名扬天下,被称为“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在黄土岭被击毙。
阿部规秀年生于日本青森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年,阿部规秀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
年11月4日,阿部规秀率兵向银坊方向急进,企图寻歼八路军。阿部规秀让部队沿着雁宿崖一路扫荡,面对着阿部规秀的进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与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作出打伏击战的决策,伏击的地点就设在黄土岭一带。
11月5日,阿部规秀率部于黄昏进抵黄土岭,日军一到黄土岭,就相当于钻进了八路军布置好的口袋阵里。
11月7日下午,八路军通过望远镜观察时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在黄土岭寨头村有一个独立小院,期间不断有日本军官进进出出,团长陈正湘听到报告后觉得这个小院有可能是敌人的指挥部,小院里可能有日军的某位大人物。
事实上,这个小院儿里的大人物正是阿部规秀,他占领了这所小院当作临时指挥部,还将屋主一家人赶到了旁边的小屋子里关起来。
陈正湘的回忆录中记载,推测小院可能是日本指挥部后,陈正湘命令炮击手集中火力打了4炮,但并不知道炸死了阿部规秀,后来,延安方面把11月20日《朝日新闻》中的报道转发给他们,报道称:“阿部规秀亲临一线,以便视察敌情,随时下发命令,当到达上庄子以南约米的一处人家时,敌人一发炮弹突然飞至身旁爆炸,阿部中将右腹部及双腿数处负伤,负伤后约三小时死去。”
阿部规秀是抗日战争以来被八路军击毙的第一个高级将领,也是消灭的职务最高的日军指挥官。黄土岭战役是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极大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老房子记录的历史
距离黄土岭村约2公里的寨头村被划分在保定易县境内,村子入口50米处有一座独立的小院,小院孤零零的,和其他院落没有接壤。
灰色的院门紧锁,砖墙垒砌的院墙大约1人多高,踮起脚尖可以大致看见院内的样子,小院内的房子破旧不堪,墙皮脱落斑驳,院子里随意散落着各种杂物,门口的一个牌子表明了这个破旧小院的特殊身份——“黄土岭战斗击毙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旧址”。
年,小院的主人陈汉文去世,他的老伴搬离了小院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小院空置下来。陈汉凯和陈汉文都是汉字辈,属于同一个大家族,陈汉文在世时,陈汉凯去过他家几次,听陈汉文讲起过阿部规秀被击毙时的场景。
当时,陈汉文的家被阿部规秀占领,成为临时指挥部,可能没来及逃跑,陈汉文和父母一起被关进了院子里一间屋子,“那个时候陈汉文只有6、7岁,他和父母被关在屋子里,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突然听到几声轰响,陈汉文和父母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陈汉凯说,或许是事发时陈汉文年纪不大,对当时的记忆不深,但他从从未离开过小院,直到去世的那一天,村里人几乎都盖了新房,但陈汉文家的小院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破败沧桑的小院依然保持着原貌,记录着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命丧太行山的历史。
背着斤梨走3小时
抗战的艰苦是陈汉凯通过父辈的讲述了解到的,但黄土岭村生活的艰难是陈汉凯的亲身经历。
黄土岭地形为深沟大谷,这样的地形是布置伏击战的好场所,但交通不便也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过去,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老百姓在山上种地,靠天吃饭,过着几乎封闭的生活。”陈汉凯说,黄土岭适合种梨,但种好了梨想卖到山外却困难重重,“从村里走到涞源县城,要沿着小路翻山,走上3个小时,村民们用背篓一次背上一百斤梨子,往返县城的集市需要至少一天。”
没有路,黄土岭村世代过着贫困的生活,在陈汉凯的记忆中,儿时能喝到玉米面粥都是幸福的享受,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黄土岭村村民逐渐离开大山,到外面打工。
今年58岁的梁红拴也曾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无论是上工地,还是下煤窑,只要能赚钱,他都会拼命干,和年,梁红栓的女儿和女婿相继去世,年,爱人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爱人失去了劳动能力,近90岁高龄的老母亲也需要照顾,梁红栓无法继续外出打工。
涞源县曾经是深度贫困县,黄土岭则是重度贫困村,能离开的村民到山外打工,留在黄土岭的村民只能守着贫穷艰难度日。
另一场“战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这个黄土岭村迎来的第二场“战役”。
年,脱贫攻坚战在黄土岭村打响,黄土岭村得到扶贫企业的支持和扶贫政策的帮助,村民得到了企业分红、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政府的各种补贴。
从年开始,梁红拴得到了护林员的工作岗位,每年能有近1万元的工资,村里还为他提供各种临时工岗位,此外,扶贫企业的分红、低保、养老金、农业综合补贴、集体分红等各项福利补贴加在一起,梁红拴全家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以前只有我一个人拼命挣钱养活一家人,现在每个人都能得到扶贫补贴,我的担子轻多了。”梁红栓说,他不用再外出打工,每天做着护林员的工作,照顾妻子和老母亲的生活,日子轻松起来,几年前,在政府“暖心房工程”项目的扶持下,梁红栓一家得到住房补贴,把原本屋顶漏雨的老房盖成了新房。
村民的生活提高了,村子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村里拓宽了道路、安装了路灯、粉刷了房屋外延,还建起文化广场,黄土岭村全村有户、人,年全村实现脱贫。
年,荣乌高速的建成打通了黄土岭村和外界的通道,如今的黄土岭,省道穿村而过,荣乌高速横亘村南,作为黄土岭村的副书记,陈汉凯对村子的未来有着更美好的规划,黄土岭村将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带动增收,打造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津云新闻记者劳韵霏陈庆璞发自河北涞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