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智勇双全、战功赫赫的人物,他就是抗战名将陈赓将军,他曾经带领的旅一度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以至于日军打出了专打旅的标语。

在淞沪会战爆发的同时,日军怀着灭亡中国的妄想大举增兵华北,危急时刻,蒋介石宣布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展开,随后由陈赓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接受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师第旅。

年10月,国民党第二战区组织的娘子关防御阵地外,出现了大批装备精良的日军,在当时的日军指挥官看来,突破这道防线指日可待。此时陈赓和他指挥的师旅也正严阵以待,准备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此前与中国军队交手的经历,让日军觉得中国军队不堪一击。为了能够尽快消灭山西战场的抗战有生力量,日军决定另外分兵一路绕行河北山西交界。

面对这一情况,陈赓看着军事地图上的长城口一带陷入沉思,从实力上来讲,他的部队无法正面抗击武器装备上有着巨大优势的日军,他亲自带着参谋部了解了长城口一带的地形之后,成功决定利用地形熟悉和群众基础良好的优势,对来犯日军采用伏击战干扰日军的部署。

年10月21日深夜,一对对动作敏捷的战士在陈赓的指挥下,迅速埋伏到长城口南山的伏击圈内。10月份的太行山深夜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的双手已经动得通红,但行进的部队没有一丝声响。

10月22日天还不亮的时候,日军的车队开进了伏击圈内,陈赓率领的旅在长城口打响了他的抗日第一枪。

长城口伏击战胜利之后没过多久,转眼间到了年初,入侵山西的日军叫嚣要踏破太行山。

年3月,师师长刘伯承制定作战方案,以团对黎城实施袭击,吸引潞城的日军前来支援,由旅埋伏歼灭援敌。作战方案确定后,全旅就开始投入紧张的战备工作。

然而在作战指挥室内,旅旅长陈赓内心却思虑重重,这样重大的任务交到自己手上,说什么也得完成,而且得完成的漂亮。在战前讨论会上有人提出,从军事地图上看,神头岭地势陡峭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可是当部队定下了伏击地点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

陈赓就领着所有的团长,还有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到现场一看,确实是在一个山背上,不是最高点,也不是最低点,山腰上很缓的一个坡上有一条公路,这条公路是一个老公路,都铺着石头的古路,所以这个地方肯定是个运输线了,但是这个地形不适合伏击。

陈赓说,这个地方可以伏击,我们把部队埋伏在这儿,敌人也认为在这个地方不可能伏击,但是我们在那埋伏着重兵,可以出其不意。

当日军大摇大摆的进入伏击圈后,旅的指挥所发出攻打信号,平静的山崖瞬间变成一座火山,成百上千的手榴弹在鬼子们的脚下炸裂。硝烟之中,战士们从草丛里奔冲进敌群,向敌人奋勇砍杀,打的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尽管日军的这支增援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但是由于山梁狭窄,日军根本排不成战斗队形,火力无法施展,只能匆忙顽抗。

所有的战士一起一人一个手榴弹就扔过去了,用不着多大劲,最近的才三米,最远的才才几十米,手榴弹盯着咣当一炸,把日本人就炸懵了,这一仗打的酣畅淋漓,胜利的激动和喜悦弥漫了整个山头里。

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之后,日军遭受重大打击,开始以铁臂合围,反复合击的战术,疯狂向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之前,冈村宁次向东京参谋本部发稿说,这次要迫使八路军在黄河岸边背水作战。

东京参谋本部非常重视冈村宁次这一行动,从各地抽调一批军官组成战地观光团,由少将旅团长带领来前线观战。

临汾情报站送出来的情报,有一个校以上军官的参观团叫战地观光团,大概有不到人,其中有一个少将,6个大佐,战机稍纵即逝。

陈赓火速命令,王近山带领16团在公路上设伏,务必全歼日军战地观光团。8个多小时后,终于来了,插着太阳旗的日军车队,大摇大摆的抬进王近山的伏击圈内。王近山用力一挥手,两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瞬间机枪手榴弹无风暴一般砸向公路上的敌人。6连集中了近百枚手榴弹一股脑的投向了车队尾部,后两辆汽车瞬间燃起了冲天大火,动弹不得,并且完全堵住了后车的道路。

这一战共击毙日军人,其中少将旅团长一人,大佐6人,这个战地观光团没有看到梦想中的胜利,就早早的命丧黄泉。

陈赓是战场上高瞻远瞩机智果断的帅才,又是地下工作中沉着优秀的情报人员。回到生活中,陈刚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上他性格乐观幽默,即使在艰难时期,他也常常能给紧张的生活带来一丝缓和的气氛。越是艰苦的时候,他是越幽默的一个人,甚至有的时候是搞恶作剧。

他不但注重战略把握,也注意战术运用,凭借出色的军事才华,屡屡痛击日军,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创造了伏击战、破袭战、围困战的著名范例,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我军英勇顽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