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5日,我在朋友圈里感慨:“六天三赴西柏坡”。一时间,引来几则有意思的跟帖,有的用“解渴”、“生动的课堂”表达赞赏与共鸣,有的以“学习学习再学习”表明到红色圣地参观见学的重要性必要性,有的则用“第一次没看过瘾,第二次没看深刻,第三次没看细致”进行分析,还大胆预测“是不是还有第四次”。

  确实还有第四次,并且就在两天之后。当时我所在单位承办一个较高规格的现场观摩性质的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集体参观红色圣地西柏坡,期间还要在“五大书记”雕塑前重温入党誓词。我之所以“六天三赴西柏坡”,就是与工作人员商量相关细节,力求万无一失。

  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前往西柏坡参观何止四次?记得年初刚到石家庄没两天,单位便组织我们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随后数年,因工作或陪同远方来的客人,又多次前往。

  所谓熟能生巧,去的次数多了,情况自然熟悉,熟到差不多可以充当兼职导游。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参观与熏陶中,我对这个十分有名的革命圣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并从中汲取到了不畏艰险、勇毅前行等精神力量。

  西柏坡景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总面积为1.64万平方米。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正式拉开了建国伟业的大幕,西柏坡因此获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作为太行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之所以成为见证中国共产党艰辛历程和辉煌战绩的革命圣地,主要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是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同时,从经济条件来看,西柏坡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至2公里之间,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村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除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该村所在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年,全县党支部为个,共产党员由年的60人发展到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并且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

  中共中央从延安转移至西柏坡之前,这里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另外,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更是个模范村。所有这些,都为西柏坡成为革命圣地创造了必要条件。

  西柏坡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包括中共中央旧址、陈列馆、纪念碑、五大书记铜铸像、国家安全教育展览馆等主要景点,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瞻仰,其中年国庆长假期间更是创纪录地迎来21万名游客,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的西柏坡景区是一个复制的革命遗址,原址淹没于离景区约米、始建于年的岗南水库下面。修建水库时,当地百姓为了保护革命圣地,将中共中央旧址房屋的房梁、门槛等一根都不少地拆下保存,并于年在水库岸边重建了新的西柏坡村,大体保持当年的布局和原貌。年,又新建了西柏坡纪念馆,之后又陆续修建了其它配套设施。

  年10月15日晨草于北京石景山,10月20日修改完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