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推送,我们讲了秦惠王和张仪对魏国的伐交攻城,经过十余年的经营,秦国把魏国训练成了自己的爪牙,也顺势打通了东出的北道(蒲坂-汾河平原道)和中道(潼关-函谷关通道),今天,我们聊出武关的南道。
在正式开聊之前,有必要总结一下,秦国六世君主各自在建立统一帝国上的贡献。
秦献公:迁都栎阳,初步变法,尝试收复河西平原。秦孝公:重用商鞅,深度变法,基本收复河西平原。秦惠王:攻取经营蜀地、义渠,从魏国手里夺得上郡,开拓兵源、税源、马场;蚕食魏国,打通东出的潼关-函谷关通道,及蒲阪-汾河平原通道;蚕食楚国,攻取汉中平原,打开东出的武关、汉北平原通道。秦武王:宜阳之战,彻底打开潼关、函谷关通道,并建立桥头堡。秦昭襄王:蚕食韩、魏,使韩魏成为秦国实际的卫星国,向东对齐国施加压力,影响齐国军政外交;向东北逐渐控制汾河平原,与赵国在太行山脉接触,以长平之战为高潮;向东南两路(武关道和三峡道)并进攻下楚国国都郢。秦始皇:灭六国。
这么一说,就很清晰了。然后我们再结合一张图看一看秦国全面突破楚、魏封锁之后的东出通道图。
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上三路攻韩、魏,下三路攻楚,中间的武关-南阳道可以共用。
不过这至少是秦昭襄王继位后的形势了,秦惠王、张仪活跃的中后期则是努力达成这一局势。
公元前年,天下的形势大略如下:强大的秦国,通过威逼利诱,基本上让韩、魏站在了这一方;这样,秦集团就对单一的赵、齐、楚形成碾压优势。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国和齐国结盟了。
而从秦国的角度,不想看到楚国和齐国结盟,就像从美帝的角度,不愿意中国和俄罗斯走得太近。
于是秦惠王派出了张仪出使楚国,目的只有一个:破坏齐楚联盟。
张仪很了解贪婪又短视的楚怀王,所以也很直接:
“尊敬的楚王啊,我秦国打算把商於之地六百里献给你。
“尊敬的楚王啊,我们秦王还打算把女儿送给你,侍奉你。
“尊敬的楚王啊,只要你愿意,秦楚就能做儿女亲家,修百年好。
“尊敬的楚王啊,我们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只要你跟齐国绝交,土地、美女、和平就都有了。”
楚王好色,楚王贪婪,楚王一听,嚯,还有这好事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这里我们停止演绎,先分析一下,秦国破坏楚齐联盟的深层意图是什么。
前边说了,秦国已经打通了东出河南、山西的通道,现在该打通东出湖北的通道了。
也就是说该打楚国了。这时候如果楚国有个帮手,那是麻烦事儿,所以,有了张仪这一出。
楚国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大夫陈轸就说了: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於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於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於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
两层意思。
第一层。正因为齐楚结盟,秦国才重视楚国。一旦楚、齐绝交,则楚国就孤立无援。
第二层。秦国人说话不算数,张仪说话也不算数,肯定不会给你六百里商於之地。
基于这两点,陈轸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假装和齐国绝交,然后让人跟着张仪去秦国要地,真给了,再绝齐和秦,不然,还维持跟齐国的联盟关系。
陈轸的主意,与齐国、秦国都留有余地,堪称老成谋国。
但是,利令智昏的楚怀王根本懒得跟陈轸论辩,直接说:“陈先生,你别说了,就看着我得地吧!”
于是,楚怀王把楚国相印交给张仪,闭关绝约于齐。然后派了一个将军跟随张仪去了秦国。
张仪到了秦国,下车的时候假装没踩稳,从车上掉了下来,三个月不上朝。
楚国的将军抓了瞎,只好跟楚怀王汇报。结果怀王的脑回路无比清奇,他觉得,这一定是楚国跟齐国断交不彻底,秦国不满意,于是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宋国的仪仗,跑到齐国骂齐王(这一段细节疑问颇多,各位理解楚王的做派即可),这下可算惹恼了齐王。齐王转头就派出使者跟秦国联合。
这时候,张仪的“伤”总算好了,上朝见到了楚国使者,跟楚国使者说:“我有六里奉邑,愿意送给楚王。”
张仪不认账了。也就是秦国不认账了。
这可把楚怀王气坏了,立刻下令,发兵攻打秦国!
这正中秦国下怀,对楚国却是个糟糕的主意。
明白人陈轸又出来说话了。陈轸说:“我觉得不如割地向秦求和,然后和秦结盟一块儿去打齐国,这样我们在秦国方面的损失,就能在齐国这边补回来。”
但楚怀王第一次听不进去他的建议,第二次也不可能听得进去。固执的人不会忽然变得不固执。
于是,开打。
双方先在丹阳这一块儿打了一仗,楚国战败,大将屈匄被俘,一同被俘的还有70余名高级官员。
这是秦楚双方第一次大规模接触。楚怀王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可怕的对手。他想:“失败也许是偶然的。”
于是楚怀王再次动员楚国军队,双方在蓝田这个地方又打了一仗,楚军再次大败!
这时,就由不得楚怀王认不清现实了。因为,齐、韩、魏都来落井下石来了。
大事不妙,楚怀王马上投子认输,割了两座城给秦国,向秦国求了和。
秦国在这一战中,得到了汉中郡和丹阳。
汉中郡不必说,就在渭河平原的西南方,离秦国很近,迟早是秦国的。蓝田一战,直接封住了汉中-上庸通道的东出口,汉中郡已经是瓮中之鳖,搂草打兔子顺势就拿了。
丹阳呢,则是武关-南阳通道的东出口。拿下了丹阳,就建立了秦国在南阳平原的根据地,其意义不下于秦国攻取韩国的宜阳。
我们回头看《秦国东出通道》图,丹阳东南就是穰。后来的秦昭襄王有个舅舅叫魏冉,封穰侯,封地就是这个穰。
很快,汉北平原就会成为秦国的实际控制地区。
至此,秦、楚大战告一段落。
秦国虽说大胜,也需要休养生息一段。不过,刀兵虽息,伐交不停。
“秦要楚欲得黔中地……”
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我刚刚品出来。
这里说个题外话,我国古代史书,受限于书写不便,叙述至简,却往往包含巨大信息量。这些信息,需要根据前后文,同类记载相互印证才能领会。
就以这句话来说,这刚打完仗,怎么就惦记上了黔中地呢?
黔中地是哪块地?就是现在长江三峡段的南北两岸的广阔山地。在我们那张《秦国东出通道》图上,则是从四川到湖北的三峡水道。
也就是说,秦国刚打通了汉中-上庸通道、武关-南阳通道,还没有完全控制,就开始对打通三峡水道进行战略试探了。
“欲以武关外易之”是后半句。
秦国的算盘打得精,武关-南阳通道,刚刚打了两仗,水文地理秦国人摸透了,却要拿来跟楚国换黔中地。如此大方,只因为这块地送出去随时又可以拿回来。
忽然想,现在穿越回去,给某个战国读书人,送一副现代《中国地形图》,是不是有可能改变历史?
好了,书归正传。
楚怀王现在明白过来了,他不想要武关之外的土地,他只想要张仪的人头。
秦惠王当然舍不得张仪(存疑),但张仪自告奋勇要去楚国。
到了楚国,楚怀王马上把张仪囚禁了起来,准备杀掉张仪。但张仪是有备而来,他早买通了楚怀王近臣靳尚,靳尚则说动了怀王的宠姬郑袖(长袖善舞、楚腰纤细的那个郑袖),郑袖每天跟楚怀王吹枕头风:
“我准备和儿子一起回娘家,反正秦国人迟早要打来。
“你要是不杀张仪,或许还能过段好日子。”
楚怀王想想也对,不能再冲动了,于是就放了张仪,厚礼如故。
郑袖为什么愿意替张仪说话呢?当然是从自己的利益考虑。
靳尚是这么对她说的:“楚王要杀张仪,秦王不舍得张仪死,听说要把上庸六县来换张仪,同时还要把宗室女儿嫁过来;我们楚王爱地,又要尊崇秦国,自然要尊崇秦女;秦女地位高了,你的地位就低了。”
我是不太能理解,靳尚这番话的逻辑自洽,但他至少抓住了一点——郑袖想要三千宠爱在一身。
谈判的秘诀之一:从对方的最关切着手!
张仪转危为安的同时,楚国从此也成了一个失去主权独立的诸侯国。
你能想象,北极熊成为猫头鹰的从属国?
张仪准备秀一波操作,让东方六国全部变成秦国的跟班。
明天,咱继续聊,张仪的这波操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