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安阳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们称之为“人工天河”、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在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渠红旗渠不仅创造了人间奇迹,而且已经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请听下面详细分享。
一.建渠背景、面临困难
建设红旗渠的所在地: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缺水。曾经发生自然灾害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造成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且竟有5次之多。
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过去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
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决定于年2月开工。但是要建设红旗渠,林县将面临五大困难:
红旗渠及其配套工程示意图1.特殊的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穿衣吃饭都存在问题;
2.资金:县财政仅有万储备金;
3.粮食:全县只有0万斤;
4.技术问题:全县水利技术人员28人,最高学历只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
5.水源:本县内无合适水源,为保证水量必须到漳河上游山西境内去修坝引水。
“红旗渠”就是在如此背景下、面临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开工建设的。
二.众志成城,创造人间奇迹
既然下定决心要建设“红旗渠”,彻底改变家乡缺水的状况,对于挡在面前的“五大困难”,林县人民决定靠自力更生去克服,并大胆实现这项前无古人的工程。
避开太行山年2月11日,多人走进了太行山,他们不是专业工人,而是来自林县不同村镇的农民,父子相随,夫妻相伴,很多年轻人告别父母,背上棉被就独自上路了。备受期望又饱受争议的“引漳入林”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
红旗渠破土动工的时候,波及至全国的自然灾害仍在持续,苏联对中国的压力也在层层加码。在全中国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代背景下,林县所能获取的物资和技术支持也必然十分有限。
自食其力,不等不靠,林县人民从来都没打算做伸手党,资金不足自己筹,工具紧缺自己做,石灰、水泥自己烧,炸药用完了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用野菜和水草充饥。
创业洞开凿是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施工的农民喝米汤,睡石缝,天地为席,毫无怨言。他们一锤一锄,一锹一镐,凿出了内心绝不放弃的写照。
凌空除险施工难度最大的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说难,是因为必须在垂直的绝壁上凿出一个六百多米的隧洞,漳河水才能最终进入林县。而这六百米,是血肉之躯与石英砂岩的对抗。
年11月,红旗渠接到指令,因自然灾害和经济原因暂停施工。可修渠的人们不愿意轻易停下,即使口粮供给没有保障,一支由三百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还是悄悄地来到山崖前。
八个月后,在这群年轻人背水一战的咬牙坚持下,隧洞顺利凿通。这是一个全部由青年人攻克的难关,青年洞也因此得名。这群青年遇见的时代或许不是最好的时代,但时代有幸,遇见这样的他们。
青年洞突击队就这样,为了建设红旗渠,前后共有30多万人投身其中,他们共削平山头座,凿通隧洞个,架设渡槽个,修建沿渠建筑物座,挖砌土石方万立方米。
红旗渠共修筑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1公里;支渠51条,总长.1公里;斗渠条,总长.3公里;农渠条,总长公里。这项工程所挖出的土石假若修成一堵宽2米、高3米的墙,则可以从广州一直修到哈尔滨。
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年4月,一、二、三干渠同时竣工;年7月,所有干、支、斗渠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当闸门开启,漳河水滚滚而来时,无数人站在渠边号啕大哭。至此,56.7万人口、37万头牲畜和54万亩耕地,将彻底告别干旱缺水的历史。
红旗渠通水庆典由于林县干部与群众的众志成城,这座被称为“人工天河”、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不仅解决了当地民众的吃水大问题,而且创造了一项人间奇迹。
三.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去实地参观过“红旗渠”宏伟与浩大工程的人们,肯定会有如下疑问:山高路远、工程浩大,林县人为什么一定要修红旗渠?三年困难时期条件那么艰苦,林县凭什么就敢上马修渠?跨省调水、劈山造渠不容易,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为什么能够修成红旗渠?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不仅创造了人间奇迹,而且已经形成了“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连心渠“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总之,林县人民在建设“红旗渠”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使得“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被纳入。因此,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旗渠络丝潭风景区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