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纪实文学《从太行到东山: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一书,作为建党周年的一份特殊礼品,在七一前夕正式发行。6月29日,新书发布会在谷文昌的家乡石板岩镇南湾村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文昌学院所在地举行。该书发布会在七一前夕、在文昌故里进行,作者傅敏又系林州本土人,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因与傅敏老师认识已久,有幸在第一时间获赠新书一本,认真拜读。

历史上的林州土地贫瘠,干旱不断。太多的艰辛困难历练出了这方水土上生存的人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秉性。毫无疑问,作为当代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谷文昌就是这方水土上孕育出来的典型代表。

通过阅读《从太行到东山: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一书了解到,谷文昌生于林州的太行峡谷中,少年坎坷,家境贫寒。青年时期学石工、当石匠,背着锤錾走村串户,四处求生。后来,在党的影响带动下参加革命、加入党组织。先后在林县七区、十区、二区、十一区领导指挥军民抗日、支前、土地改革、搞经济、恢复生产,后来积极响应号召南下福建,在东山县一干就是14年,他所表现出的为民谋福利、与民共冷暖、造福一方的显著业绩,如一曲浩然长歌回荡在太行与东山之间,被一种精神承载,历久弥新。

作者傅敏作为林州人,好多年前就产生了写家乡人谷文昌的念头,并进行了大量的采访,翻阅了大量的档案和史料,正是有了多年采访和资料整理的“厚积”,才有了今天的“薄发”。

“夫,风起于青萍之末!”

作者傅敏通过深入走访和翻阅资料,从太行山到福建东山,再从东山到太行山,搜集整理了谷文昌早年的一些珍贵资料,通过对谷文昌前半生在林州成长、参加革命的记录,首次完整地展现了谷文昌的人生轨迹,揭示了谷文昌精神形成的脉络走向与现实渊源。

谷文昌精神起于太行,成于东山。谷文昌在解放初期的林县七区实事求是地划分农民成分,赢得了七区乡亲好评,与在福建东山顶着压力为两千多户兵灾家属正名,赢得全县百姓拥戴一脉相承;谷文昌在林县,拜访养蚕能手,科学推广养蚕技术和果树种植,在七区、十一区修渠引水,提高产量,与在福建种木麻黄绿化东山、兴修水利、填海筑堤,彻底改变东山生存环境面貌一脉相承;林县的“十变”运动和实现“花果山、米粮川、骡子成群、猪满圈”的美好理想与东山县的“上战秃山头,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目标一脉相承……

葱绿的海岛防护林、碧绿的宁化水库、东山八尺门海堤,每一次举全县之力进行的兴利除弊都有太行故乡的影子。

作家傅敏处处使用林州通俗的民间语言,结合当地生动的民间故事,使人物更接地气,形象更加丰满。

林州是一块盛产精神的热土,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这三大精神支撑起林州成为红色精神的高地,成为党政干部前来学习教育的基地。

一首《推车歌》唱得好:太行哪个山高路又长/林县人哪个推起小车不停地唱/山里的人哪/生性犟/后边来的要往前边放……/要往前边放……

生性倔强的林州人为了生存,在太行大山面前所表现的不屈和智慧,正是孕育谷文昌精神、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的不竭养分。

作为南下干部一员的谷文昌,从太行到八闽身背行李,行军六千里地,历经数月的转战奔波,本身就是一次肉体与精神的长征。有的人害怕了退缩了,有的人却为了信仰坚持到底;从陌生的环境、水土不服到语言交流存在的障碍,再到的当地风俗人情,谷文昌从太行到东山面临的就是一次人生大考。

考的是什么?考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度!考的就是与百姓的贴心度、关心度!这次大考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终身大考,更是一场浩浩荡荡带领人民从贫穷到富裕的艰辛过程。

“不把人民救出苦难,我来东山干什么!?”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

“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

“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这些铮铮誓言,正是谷文昌精神的实质与内涵。

负责本书出版的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马达在研讨会上说:“优秀共产党员谷文昌从太行到东山,不是一个人肉体的一般性行走,他是一群人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伟大的理想去奋斗拼搏的一个缩影,一种精神行为。太行山林州这方热土恰恰是这种精神行为的源头和出发地。所以,我们把这部作品定位在从太行到东山,将谷文昌在家乡参加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事迹与他随军南下在福建东山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感人事迹有机结合,对谷文昌精神进行了充实完善。在七一节前夕,举国同庆建党周年之际,我们把这部作品呈现出来,并且在谷文昌的故里、扁担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举办新书发布活动,正逢其时,意义重大。……对弘扬宣传谷文昌精神,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

翻开每一章,处处都能感受到谷文昌平凡中蕴藏的伟大。“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在倡导学习党史、汲取历史营养的今天,翻开《从太行到东山,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就是一堂生动的执政者教育课。

“谷公带头,哪能不听?”“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这让我们明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什么时候执政者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脱离人民群众。

“为政者师”,这是包公祠的一幅匾额,却是我读完作家傅敏这本书后反复在脑子里浮现的一个有温度词。(刘俊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