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村的花灯在上党一带很有名气,已成为正月花灯的主要产地。
坐落于长治市平顺县城西北龙门山山腰的龙门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
图为黄崖洞景区游客接待中心。
太行山风光。张涛摄
登山梁峰脊,穿山涧高冈,春沐微风夏浴暑,秋披冷雨冬踏雪,夜半起床追霞光,暮色归来头顶月。10余年来,摄影家张涛为展示出太行山风景中犹如国画中幽、雅、清、空、淡的意境,每天、每季走在路上掇菁撷华。镜头一次次定格,或绵延60里的悬壁公路,或银装素裹中的水墨山梁,或深秋艳色的壮美红山……太行山似乎把它的主体和精华都留在三晋大地上,既有北太行的山势高耸陡险;又有西太行的黄土蕴藏和厚重;还有南太行水流的温润和秀美。
历史同样为太行山留下不可磨灭的剪影。它是一条具有文化标识意义的重要山脉,积淀了诸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传承地,更是太行精神重要发祥地。太行山绵延八百里,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晋、冀、豫与京四省市的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最能代表华北,甚至代表中国北方的山脉,被学界誉为华北平原的“母地”。
年10月18日,国家《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年)》正式出台,山西旅游开发由此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太行山旅游开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托太行山优越的区位条件、壮美的自然山水、厚重的文化底蕴,整合全域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旅游、文化、生态资源,通过构建以旅游产业为纽带的关联型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设太行国家旅游基地,推动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
“黄河、长城、太行”是我省精心打造的三大旅游品牌。近年来,山西正在以太行山一号国家观光旅游公路为廊道,聚拢北之高峻、西之雄浑、南之秀美,以独有的风光、史诗般的文化与千载悠然的乡愁为特色,在省内打造大峡谷群等9个龙头景区、5个旅游名城、百个特色旅游点,架构全域发展。精品旅游线路和配套演艺,串起壮美山峦、铿锵红色和浓浓乡愁,在高速公路和步道的快旅慢游交织中,让“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名扬海内外,大美三晋太行也赢得山岳旅游胜地、避暑康养胜地、神话传奇胜地等众多美名。
抚摸远古印迹
大约25亿年前,太行山所在的地区还沉睡在海底,以亿万年的时间跨度,收集着从海水里沉降下来的细微砂砾。太古代的五台运动、元古代的吕梁运动,使这一地区的古陆块进入差异升降阶段,太行山开始在海底萌生,海水时退时进,沼泽广布,森林繁茂;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更使它的样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隆起、褶皱和断裂,大致就有了现在的轮廓;更为剧烈的喜马拉雅运动又一次抬升区位身形,堆积了厚厚砂岩层的区域
几经沉浮,最终于万年前大幅抬升,隆起为今天的太行山脉。自此,太行山就成了《列子》中所说的愚公想搬开的险隘阻隔。
沧海桑田般的构造变迁,使太行山峰峦如柱,沟壑纵横,成为中华各民族文字记载史中从北往南、由西入东的必经之路上一道天然的长城。九州大地,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如同天地人三个台阶:在黄河北岸,从平原向高原的自然转折,西接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太行山完成了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
剧烈的造山运动,千百万年的冰雪侵蚀,加上容易成片剥落的砂岩山体,使得太行山上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垂直崖壁和深不可测的陡峭峡谷。而富含铁离子的红色砂岩又为这壮观的景象增添了一分摄人心魄的视觉效果。
神奇的造化,不仅赋予了山西丰富的矿产资源,还赐予了山西众多珍贵的地质遗迹奇观,有世界级地质遗迹1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处。放眼望去,这里或千峰竞秀,或万壑争奇;伫立山峰,这里或红日喷薄,或云海踏波。巍巍太行,绵延千里,集雄、奇、险、幽、秀、美于一体。
太行山既有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的众多名山,也有林海苍莽、生态优美的风景胜地。登上“群峰壁立太行头”的板山,太行山的巍峨博大扑面而来,山峦如汹涌的海涛。俯瞰下望,层层黄崖鳞次栉比,尽展雄浑险绝的雄姿。
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太行山对夏季风的阻滞,使华北迎风坡有了较多降水。黄土高原东部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汇入海河。滋润万物生灵之际,也深深地切入山脉坚硬的基岩,造就另一大绝景——曲流峡谷。太行山是中国“曲峡”最为壮观的山脉。
虽然,太行山不是大江大河的分水岭。一些规模较大的主干河流,从高山流入平原,具备强大的势能,溯源侵蚀作用较强。河流以出山口为终点,不断下切侵蚀,沿途“切穿”太行山主脉,由此形成的峡谷幽深、壮美、九曲回肠、百折千绕。
位于南太行东麓的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入选中国最美十大峡谷。这里是峰的海洋、石的国度、洞的世界、水的宝库、植物生长的园地和动物生息的天堂。
在漳河沿岸,有一处被誉为“百里画廊”的地方。这里聚集了14处国保文物单位、处古建筑、82处古石刻、10处古遗址,还有近百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更是红旗渠的源头。景区负责人毛志文说,他们开发的赤壁悬流景区一开放便吸引了数万的旅客。人们观看绝壁千仞、悬瀑飞泻,真正体悟到古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与悠闲。
抚摸远古印迹,感受亿万年的辗转;赏绝壁高峡平湖,看红叶峻山险隘;听水流潺潺淙淙,观云霭雾岚汹涌。这就是雄浑的太行山留给我们的丰厚馈赠。
聆听文明力量
史前远古洪荒时期,山西就是中国原始人类聚居的场所。考古研究证明,三晋大地积淀着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原始文化层。迄今已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与遗址达多处,是全国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区。著名的有旧石器早期的西侯度文化,中期的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晚期的峙峪文化、下川文化和薛关文化。它们一脉相承、自成序列,在山西这枚树叶上写满了文明密码,到处都能看到中华文明的演进的印迹。
“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现时隐,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这出自梁思成和林徽因所著的《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写尽了大师邂逅这些唐宋古建溢于言表的欣喜:“小殿向着东门,在田野中间镇座,好像乡间新娘,满头花钿,正要回门的神气。”
山西古建以木结构遗存最负盛名,元朝以前的木构建筑数量冠绝全国。据三普数据和全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山西元朝以前的木构古建筑共计座,占全国同期的85.55%;全国幸存的唐代建筑只有山西的3座;全国共遗存金以前木构建筑座,其中山西座。可见山西木古建时代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
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院长史延春这样说:“如果说每个时期的雕塑,都是研究那个时代历史、人文的一个标本,那么山西是活态的雕塑博物馆。从隋唐一直到明清,山西彩塑成序列保存下来,脉络清晰,没有断代,每个朝代都有很经典、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生动传神的晋祠北宋彩塑群像、宏伟精美的永乐宫元代壁画、多教合一的长治观音堂悬塑,一件件彩塑精品,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彩塑的发展历程。”
山西商业资本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晋南就开始发生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在元代《马可波罗行记》中,我们看到“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利润”。明代沈思孝在《晋录》里描述,“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从反映远古人类与大自然顽强抗争拼搏精神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到完璧归赵、邯郸学步映衬出太行文化底蕴厚重的成语典故;从曹操的《苦寒行》到竹林七贤的“魏晋风度”,太行诗文绘画让人叹赏。从鬼谷子在云蒙山上创办第一所军校,到八路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运筹帷幄,太行军事思想可谓纵横古今。
长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