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而这些名字中,第一个被提到的就是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耕基层多天,让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李保国以深山为家,倾注毕生精力和情感,谋一方发展,带一方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无私的为民情怀。然而,常年的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保国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保国“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听到总书记提起的这些熟悉的话语,我不禁又回想起去年采访李保国的家人和学生时的情景,思绪瞬间飞转回那个大山里的炎炎夏日……
“他这回有福了,儿女双全!”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指着儿子李东奇高兴地说。
年8月,我们来到保定采访李保国的家人和学生时,正赶上李东奇家的二胎出生,郭素萍也正是因为孙女的到来,才短暂地在家里待了几天。“我现在一年有多天都在山里,家里一点帮不上忙,都靠东奇和我的那帮孩子了。”
既是大学同学,也是生活伴侣,更是工作搭档,结婚35年,妻子郭素萍陪伴着李保国几乎走遍河北的山山水水。“保国走了,我得继续干下去。”作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的她和丈夫留下的科研团队,成立了“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郭素萍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采访过程中,郭素萍的电话不停地响起,除了求助的农民,就是她那些操心的孩子们。这个打电话来问家里的窗户修好没有,什么时间再修;那个问给郭素萍儿媳妇准备的鲫鱼是先煎出来还是冻起来;还有人细致地安排着她下乡的行程,先去哪儿后去哪儿都要跟着……
“那帮孩子”,就是李保国的学生们,提起这些孩子,郭素萍如数家珍,开心地合不拢嘴。“我们的孩子那在外面都是‘一把手’,干活的‘一把手’,都争气得很”。
除了孩子们,还有一群惦记着郭素萍的“亲戚们”。“保国离开后,他帮扶过的地方自发悼念追思。一些乡亲提着苹果、鸡蛋到家里,还有人特意从外地赶来,在屋里陪了我三天。”今年疫情期间,有的老乡怕郭素萍家里断粮,想方设法地背着自己种的菜赶到保定,扔到小区门岗就走。“你说说,这不是家里人是什么?”
“现在村里农民的日子,过得好着呢,那放在过去简直是不敢想,家家户户小洋楼,汽车都不止一辆,你们一定得去看看”。说到这,郭素萍讲起了一件趣事。
“有一次我下乡,有个记者跟着我要拍几张我在地里干活的照片。”拍了几张之后,记者不太满意,说:“郭老师,您要不换身衣服吧,您这都是品牌的运动服,不像跟农民干活的呀。”郭素萍说:“你去村子里看看,哪个农民不比我穿的好,山里早就变啦!”
为了见证这山乡巨变,我们来到了邢台市临城县的绿岭核桃种植基地。夏阳绚烂,层林尽染。绿岭成片的核桃林又添新绿,开车行进在果林的山路上,压枝的核桃时不时探出头像小锤子一样锤得车窗咚咚响。
“你看这果儿多好,没有虫,也没有伤”。哪怕成日就住在地里与果林为伴,绿岭集团技术总监陈利英每每见到树上沉甸甸的果实还是忍不住上手摸一摸,连连夸赞。“以前这里一点绿都见不着,一片一片的地都荒着。”尽管陈利英细致地还原着初来临城时的场景,我们还是很难从满山的绿意里寻得当年荒土的痕迹。
年,李保国将扶贫的战场转移到了临城县城北的狐子沟,这里是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他带领课题组成员确立开发策略,选种了早实薄皮核桃。经过10年时间,使过去的荒岗变成了“摇钱树”,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岭”核桃。
如今的绿岭核桃小镇已经成为一片成熟的生态园区,园区设有住宿、餐饮、主题教育、大型游乐等配套服务项目和休闲旅游及科技农业项目20余项,形成了集薄皮核桃科技研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贸易物流、观光体验等于一体产业发展集群。园区内的果树管理、维护及服务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当地的农民中招募的,农民在打工挣钱的同时,不仅学到了核桃树管理、养殖等技术,增加了致富资本,也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绿岭核桃不但带绿了一片山,还带富了一村人。
心怀家与国,方有业绩耀千秋。从浆水镇到前南峪,从内丘到临城,从凤凰岭、狐子沟再到树莓谷,一个个太行深山的乡村完成了华丽蜕变。
“愿做太行山上的一棵树,我的根,永远扎在这里。”生前,李保国曾经这样说。山绿了,乡亲们富了,李保国走了,却又还在。他在时,每一步足迹都印在太行山、绕着太行山、贴着太行山,留在了太行百姓心中。他走后,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李保国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用劳动和技术给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也给后人留下了学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是在“太行山精神”熏陶和指引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踏遍万千沟壑,奔波于实验室和大山,无怨无悔、不计报酬地投身太行山,为山区人民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踏着足迹继续前行,数万人争做太行新愚公。他的孩子们、他的亲戚们,他们变成了更多的李保国,默默地守护着巍巍太行。(中国方正出版社杨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