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宴”上的女志愿者
(贾彦鹏)虽然与硕果累累、稻谷飘香的金秋不同,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五月的确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黄了杏子,红了樱桃,眼下就连太行西麓这个山村里的包子也“熟”了。
泉水叮咚,洗韭洗葱
凌晨4:30分,忙碌的村民
凉水浸黄瓜,以备做菜
5月30日,农历四月十六,考虑到天气已热和老人们的胃口等问题,井陉冶里村第四届“敬老宴”主办方和志愿者们果断修改食谱,将以往常吃的饺子改成荤素两样馅儿的包子,再用黄瓜、豆芽等清新爽口的时令菜蔬调拌凉菜,还为每一桌老人端上了解渴消暑的绿豆米汤。
忙活下来,可口的饭菜和志愿者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令余位老人赞不绝口。
忙碌的女志愿者在择韭菜
打头剁馅的这位大婶,
是今天活动赞助者贾建平的母亲
馅怎么调?
可难不住这俩“巧媳妇”
民间有种说法,包子脱胎于饺子。在百姓实际生活中,包子和饺子一样美味,却比饺子制作和食用得更省时、更方便。
换句话说,饺子是包子的“浓缩版”,包子就是饺子的“放大号”。
和面如搬山,手上还真得使把劲儿
做剂的做剂,擀皮的擀皮
天气有点热了。
活动赞助者贾建如给大家分发毛巾
饺子据传为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为治愈伤寒冻病的百姓所创,原型为面皮包裹祛寒生热的食材而成耳朵状,经羊肉、辣椒、中药材等熬制的汤锅中煮熟后,连汤带水施赠穷人以疗病患,活人无数。
后人感念张仲景恩德,纷纷效仿这一食疗做法,名之为“饺耳”、“水饺”、“饺子”,或称“扁食”、“汤饺”等。
看看这汗!烧火的老年志愿者
义诊现场。中间这位黑衣女士,就是
村民口中开宾利的志愿者
活动现场的理染发服务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我相信,在大多数北方人的记忆里,每逢年过节,或家庭亲友聚会,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便是饺子。
传统饮食中,近二千年的岁月蒸煮赋予了饺子独特的美食文化,在氤氲蒸气和欢声笑语里,已衍化成为了联系亲情、沟通友谊的温情脉脉的纽带。
正在进行活动分工的绿衣志愿者
包子荤素有别,从样式上就得分开
你猜,这圆包子是什么馅
老辈人讲,吃饺子是有讲究的,最忌讳一个“破”字。因为锅里的饺子最终是要和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的。
记得曾读过某位海外游子的文章,他/她把饺子比作每个人的家庭,其中:饺子皮象征老人,贵在粘连包容,牺牲奉献;饺子馅象征儿子儿媳、闺女女婿等中年一代,贵在努力打拼,彼此支撑;盐粒姜沫桂粉等调料则象征孙甥后辈,贵在调剂沟通,激发活力。
贾建如(中)为老人们买来祝寿蛋糕
热气腾腾的包子起笼了
劳动的快乐写在脸上
仔细一想,这番话貌似平淡无奇,却极富哲理:生活就象沸腾的汤水,饺子皮破了,馅儿就会散,味儿也就会跑,好好的一锅水饺煮到最后,只剩下咕嘟冒泡、没滋没味的菜面粥,虽能聊以果腹,但这样无依无靠、了无生趣地活着,还有什么热乎劲儿?!
活动现场。忙碌的女志愿者
15位村民集体过寿,热闹而温馨
“大家慢慢吃,不够还要”
写到这里,不觉泪目。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无论是怎样的不幸,古今中外,归根结底,终不过一句“家破人亡”。
所以,那些深陷不幸的人呵,你们一定要互相扶持,团结拼搏。因为贫贱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亲人间的离心离德,见利忘义。那些赞叹幸福的家庭,你们更加要彼此呵护,懂得珍惜。因为幸福的时光都是短暂的,一个不小心便会稍纵即逝。
谨遵医嘱。老人听的多么认真,
生怕漏掉一个字
活动现场。忙碌的志愿者
太阳很大,做好个人防护是必须的
另据介绍,本届“敬老宴”由贾文其、贾国峰、贾志国、贾良树4人组织发动,贾建平、贾建如夫妇出资筹办,活动当天共蒸制包子多个。来自山西太原的14名志愿者,石家庄市的贾志顺、贾贤赟等6名志愿者和当地村民共计六十余人参加活动。
由来自市四院贾建国主任率领的一行6人的医疗队伍,和由陈彦云率领的一行8人的理发染发队伍参加了现场志愿服务。
活动赞助者贾建平,我的童年玩伴
活动现场。为村民们献歌的女志愿者
“不下乡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活动现场。来自石家庄的医疗服务队伍
超过万人正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