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之国的形成先秦篇[第节]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日本侵华战争,在历史上会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因为在此之前,中央之国所遭受的入侵都是单纯的由北向南推进的。秦岭——大巴山与江、淮所组成的东西向‘山水防线’,往往才是双方博弈的焦点。
而日本一方面由于在东北地区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却没有如愿控制蒙古高原。加上强大的海洋实力,使得中国这一次所承受的压力来自于东面。而当时的中国在第三级地形中,基本没有优势可言(特别是在东北、华北两大平原之上)。山西高原——云贵高原一线,所形成的南北纵轴,则成为中国抵抗外敌入侵的新轴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假使中国再一次遭受全面入侵,压力应该还是来源于东线。
如果我们在地图上为中国划出新旧两条战略防线,就会发现,无论攻击从哪个方向而来,四川盆地都是大后方。所以生活在巴蜀的朋友也不必为自己不临海而感到遗憾,你们那里可是中国最安全的地方(其实西藏高原也不错,从地理结构而言,甚至可以做人类最后的避难所。不过考虑到那高海拔会影响人的舒适度,真有天灾人祸的话,跟到四川盆地就可以了)
说到穿行于燕山之间的道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太行八陉”。的确,如果将绕过燕山山脉的“辽西走廊”比作与山西高原隔河相望的“崤函通道”,那么燕山中的这些道路,无论是在地理结构上,还是和战略作用上,确实和“太行八陉”很类似。只不过前者为华北平原沟通的是东北平原,而后者则是以山西高原为连接方向的。
如果我们从华北平原出发,通过穿越燕山的话,就会首先到达“辽西”地区(这个时所说的辽西,指的是辽河以西地区),因此这些着道路也被称之为“辽西古道”。
如果你有野外生存经验的话,应该会有人告诉你,在迷路的时候可以顺着河流行走。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补充干净的淡水,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你指引方向。因此要想找到“辽西古道”的通行规律,我们也可以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