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着不可磨灭的红色基因,魏巍八百里的太行山见证了这片红色土地上英勇抗敌、顽强斗争的感人历史,从一代抗日名将左权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等众多革命志士,凝结了一代又一代的红色记忆,唱响红遍全国的英雄史诗。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首久唱不衰的《在太行山上》,真实反映了山西抗日军民昂扬的战斗姿态和精神面貌。而就在这片热土上,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沿着太行的足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山西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的历史巨变,三晋大地孕育产生的右玉精神、西沟精神,以及在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谱写了一曲曲用热血和改革创新精神铸就的壮丽赞歌。
山西监狱警官合唱团演唱《在太行山上》
自8月17日起,由山西卫视原创研发的《歌从黄河来》特别节目《致敬经典》开播以来,通过“节目+故事”的节目架构,带领观众从被誉为“小延安”的蔡家崖到波涛汹涌的黄河边,从虎头山下风景如画的大寨到寄托着国人航天梦想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唱起了《我们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游击队歌》《祖国不会忘记》《大中国》……24个连接历史记忆与时代变迁的打卡地和24首经典曲目,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与时代的真诚对话。
太重工人演唱《大中国》
01
红色记忆和时代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红色是中国革命、建设、发展所要坚守的底色,奋斗则是推动事业发展不断向前的持续动力。沿着历史的足迹,太行山上曾经走过的山道还在,王家峪八路军总部的灯光依然明亮,平型关的城楼依然挺立,见证中国抗战胜利的黄河依然波涛汹涌……山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曾被烽火洗礼,触摸着先辈们的奋斗足迹,从革命战争年代铸就的太行精神,和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孕育的右玉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不竭动力。
在《致敬经典》中,观众时刻被节目中曾经或仍在努力奋斗和坚守的人们感动着。“这个奖章不是我得来的,是那些千千万万牺牲的同志得来的”,今年90岁,年就参加八路军的刘秉涛老人动情地说,当年吕梁兴县有八万多人,供应的党政军就达4.5万人,自动报名参军的年轻人达1.2万人。就是这样一位90高龄的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永不退休”的诺言,离休后,仍然担任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而当武警山西总队的战士们与刘秉涛老人互敬军礼的那一刻,实现了老八路与新时代武警战士的时空交接。
武警山西总队的战士们与刘秉涛老人互敬军礼
而在第一期节目中,来自太行山上三位老人的故事感染众多观众。一名叫王艾甫的老人(电影《集结号》谷子地原型),年用收藏来的三千余件抗战藏品,在左权县创办了“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他将件抗战文献和件收藏实物以及整座院落全部无偿移交政府,他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了一份无悔的信念;山西黎城黄崖洞烈士陵园的守墓人赵乃堂,用天守护着44位烈士,守候着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勇敢顽强的“太行精神”;在砖壁村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一名叫肖江河的老人,年被任命为朱德儿童团团长,离休后主动申请加入八路军总部旧址当讲解员,义务宣讲红色文化十余年。如今老人的孙子和孙媳也加入到讲解员的行列,一老两少的“黄金搭档”成为这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这样的故事在节目中还有很多很多,观众们看到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诗篇的刘胡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当年的“铁姑娘”昔阳大寨的全国人大代表郭凤莲,用山新水新村新人更新来形容新时代的大寨新景;石圪节煤矿劳模杜金明则带着一把从铁锹变成镐把、镐把变成斧把、斧把变成的小锤把来到舞台,讲述了石圪节煤矿最质朴动人的“十个一”精神。而在《致敬经典》即将播出的节目中,观众还将看到更多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普通奋斗者的不平凡。
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唱得幸福落满坡》首唱者刘改鱼
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
真实和感人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色。节目中大量的历史事实、真实人物、真实亲人,赋予了节目非虚构的情境设计。与此同时,《致敬经典》聚焦于人文内涵的内容与主题的拓展与创新,既拓宽了主题题材的开拓视角,又挖掘了宏大理想背后涌动于所有人内心深厚的亲情与情感,以故事为抓手,完成了当代人所有奋斗者的隔空交流,实现了不忘初心,践行责任与担当的再实践。
02
创新节目形态让主旋律春风化雨
文化节目能否摆脱同质化并给观众带去沁入心灵的文化体验,是为文化节目破题的关键。近年来,在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面,呈现出多形态、受众细分、多视角表达、多途径传播的趋势,尤其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迎来全新热潮,这是一种应有的价值回归。
如何让文化节目有深度、有情怀,又不失趣味?“创新”是节目的灵魂,《歌从黄河来》特别节目《致敬经典》显然下足了功夫。节目在题材选择和节目定位上紧紧围绕山西7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通过六期节目,以历史为纵线,主题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各个阶段经典金曲回顾;以故事为横线,在历史重大事件发生地,拍摄故事感强烈的现场系列短片,并通过70年伟大变迁的亲历者和分享人倾情讲述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共同回顾历史,致敬经典。
《歌从黄河来》导演去往岢岚县赵家洼原址采访
《歌从黄河来》导演在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纪念馆采访90岁的红色文化宣讲员肖江河老人
《致敬经典》创新性地融合了“短片+故事+歌曲合唱”的节目架构,以丰富的电视语言和可视性表演元素,将歌曲情景、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场景浓缩在方寸荧屏。24个不可替代的山西记忆和独特的“讲述”视角,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从战争年代到建设、发展山西的不同侧面,勾勒出不同时期建设和发展山西的奋斗群像,描绘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让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得到创新性传播。
一地一首难忘旋律,一曲一品山西精神。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通过倾心、倾力、倾情的拍摄、通过生动地讲述山西故事、细致地重温山西记忆,响亮地传递山西声音来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难能可贵的是,节目中的主角没有明星,合唱团均是来自如武警山西总队合唱团、山西监狱警官合唱团、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等民间合唱团;而分享人均是来自山西各条战线普普通通的一员,既有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康彦红,也有老八路代表刘秉涛,从砖壁村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讲解员肖建廷,到大寨村的“铁姑娘”郭凤莲。这里的每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只是一滴水,而无数个“他们”却汇聚成涛涛碧波和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
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游击队歌》
03
融合传播发力打造跨屏爆款
近期,一条出自于《致敬经典》中刘胡兰从未谋面的弟弟,对姐姐一段深情告白的短视频迅速成为抖音中的“爆款”,播放量高达万次,点赞量达22.8万。而这个多元呈现方式的试水,也仅是《歌从黄河来》乃至于山西卫视全力实施融合传播实践的一个缩影。
山西卫视将媒体融合与多元传播视为传统媒体破局必经之路,在全新组建山西卫视融媒体的基础上,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