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就是幽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因为幽州在辽代又叫燕京,所以后人习惯把它们称为燕云十六州,那燕云十六州具体是指哪十六个州呢?
1、幽州:幽”指的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区,它是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期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2、顺州:顺州包括现在的北京顺义区。
3、儒州:儒州主要指现在的北京延庆。
4、檀州:檀州是指现在的北京市密云区。
5、蓟州:蓟州位于现在天津市最北部的蓟州区,天津自古以来都是中原王朝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主要屏障。
燕云十六州图6、涿州:现在的河北涿州。
7、瀛州:主要指河北省河间市。
8、莫州: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北部区域。
9、新州:主要指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
10、妫州:妫州位于现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
11、武州:武州主要是指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12、蔚州:蔚州主要是指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13、应州:位于山西北部,主要指现在的山西省应县。
14、寰州:寰州位于现在山西省朔州市东部。
15、朔州:位于山西北部,主要是指现在山西省朔州市区。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16、云州:“云”指的就是现在的大同,云州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在燕云十六州中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十六州大致涵盖了现在北京、天津与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燕云十六州基本上都分布在长城的南侧,是长城这条古老防线背后的战略支撑点,其中的瀛、莫二州还向南深入到了河北腹地数百里。纵观中国北方地理大势,太行山、燕山等山脉呈一条曲线绵延千里,势如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屏蔽着华北大平原,保卫着中原腹地,实际上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一道分水岭,历代中原的汉族王朝无不在此设关守险,这样可以避免派出很多兵士镇守平原地区的关口要隘,自后晋石敬瑭将河北、山西北部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历代中原王朝都失去了这一天堑,自燕京往南直至黄河,再无险碍可凭,华北大平原上一马平川,极利于游牧民族的骑兵驰骋,中原王朝尽失地利险要,再加上缺少了塞北传统养马的基地,缺少良马精骑,难以同辽国争锋,也无法阻挡游牧民族纵马南侵。
燕云十六州自秦汉时期及唐代以来,在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少数民族无休无止的你争我抢中,沿长城一线的险峻地形始终是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的天然屏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描写的就是这段经历。长城要隘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居庸关,都在这一带。失去了这些土地和战略支撑点,地处中原的王朝就等于失去了中国北部、西北部的山川之险,也等于是失去了长城防线。即使到了现代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地带仍然是抵抗日寇的天然防线,在喜峰口、南口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当时叫做“长城抗战”,云州、应州、寰州、朔州、蔚州等地区都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在冷兵器时代,地理因素对于战争态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当把战马作为机动作战力量,以迂回、穿插、长途奔袭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游牧民族,消除了崇山峻岭和峡谷深涧这些困扰着他们行军作战的不利因素,而突然在华北平原杀出一路重甲骑兵,他们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作战特点在战争中马上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