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样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80.html

说起我的家乡——河南,你们会想到什么?少林寺?龙门石窟?还是胡辣汤?驴肉火烧?今天要跟你们说的是河南那些最厉害的“中国之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定居的都城——安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有着稳定疆域和长期定居的都城就是安阳。  安阳,简称殷、邺,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邻邯郸,南接鹤壁、新乡。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是甲骨文最早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为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安阳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当今中国所能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如今,十大古都,河南占了4个!

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

据考古发掘和史籍记载,自夏、商、东周、京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共计12个朝代,94位帝王,历时年,在洛阳建都。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洛阳有着多年文明史、年的建城史和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年,洛阳市入选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截至年洛阳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

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

汉明帝时,明帝因夜梦金人,便派官吏去天竺求佛法,永平十一年(68年)回到京都洛阳后,在洛阳创建中土第一所佛教寺院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中华第一龙

俗话说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却不仅仅只有五千年。中华第一龙就有着六千多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话说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要追溯到年河南省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  城市居民  用水,在  濮阳县  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中发现一处早期  仰韶文化遗址  。遗址南边,是五代后梁修筑的濮阳古城墙。经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出土了四组用蚌壳摆彻的龙虎等动物图案。“中华第一龙”是仰韶时期(中国传说时代,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三皇五帝”)墓葬的随葬品。

中国最早的长城

说起长城,自然让人首先想到八达岭长城。可是,那并不是我国最早的长城,仅是当今保存最完整的长城。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分布着我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只是由于岁月的侵袭,所剩下的只是些残留的遗迹了。年3月召开的河南省文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河南省将正式启动境内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河南省境内的多个市县分布着早期长城,是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省份。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著名长城学专家董耀会日前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发出公函说,南阳古石城就是楚长城,并初步认定该城就是中国最早的长城。

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可以说是古代的“国立大学”。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太学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佃庄乡东大郊村。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中国道教第一宫

道教源于道家学说,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老聃)为东周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被道教奉为鼻祖。今鹿邑县东5公里处老子祠庙——太清宫,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宫。太清宫镇旧名厉乡曲仁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西元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延续至今。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屡遭破坏,后又数度廛修。现存建筑为明清所建。年太清宫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中国最高的悬河

所谓悬河,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来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且较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就成为了“悬河”。黄河下游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河床滩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中国最高的悬河,则指黄河流经开封的一段。位于开封市北10千米处黄河南岸的柳园口,这里河面宽8千米,大堤髙约15米。由于黄河冲出郑州邙山后,进人平原,落差骤然变小,泥沙大量沉积,致使开封段的黄河河床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增高,日积月累,此处的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7—8米,最高处达10米以上,从而导致了两岸大堤日增年高。正因为黄河被两岸大堤夹护着从开封城北高处汹涌流过,形似天河,故世人将这种人工奇观称之为“悬河”。

中国最长的人工天河

林州市山地岩石裸露,水源奇缺。年元月,经河南、山西两省会商,决定将山西漳河水引入林州市。经过十年奋战,终于在太行山腰上开凿出一条中国最长的人天河——红旗渠。红旗渠,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年2月动工,至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座山头,架设座渡槽,开凿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座,挖砌土石达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中国最古老的泉

百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中心西北2公里的苏门山南麓,总面积3.4平方公里,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志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百泉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景区内主要有百泉湖、苏门山、碑廊、啸台、清辉阁、邵夫子祠等50多个景点。。百泉湖开凿于商代,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大文学家苏轼,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

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云台山瀑布坐落在云台山风景区老潭沟的尽端。老潭沟长约2.5公里,沟内高峰耸立,气势晖宏,花木繁茂,泉壑争流,沿沟上行米,就可以制看到华夏第一大高瀑。瀑布上端如同朵朵白云,又如团团棉絮,悠悠飘落,连绵不绝。下端宛如飞花溅玉,纷纷扬扬,洒入墨绿色的水潭。急泻而下的瀑布,在水潭中,溅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团水雾,把瀑布罩在朦朦的雾中。若遇多的季节气势更为磅礴,山洪暴发时,瀑布象脱缰之烈马,日夜奔腾,声震数里,近听如闷雷轰响,远听似古钟长鸣。据中国园林学会专家测定,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瀑布落差多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

秦始皇统一中国,置洛阳为三川郡,封相国吕不韦为洛阳十万户侯。吕不韦大兴土木,扩建城池,在今洛阳市东郊龙虎滩村西北修建了风景幽雅、规模宏大的园林建筑——南宫,迎接招待前来探望的宾客。洛阳南宫本是周公修建的成周城宫殿区,终周一朝,都为周王朝的宫殿区,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秦统一中国,置洛阳为三川郡,封相国吕不韦为洛阳十万户侯。吕在成周城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城池,在今市东郊龙虎滩村  西北修建了风景幽雅、规模宏大的园林建筑--南宫,迎接招待前来探望的宾客。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二月,刘邦曾在南宫住了三个月。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又新建了北宫与南宫对应,修筑了御道,使两宫相连,从此南、北宫成为皇帝、后妃的宫苑。

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孝明帝正光元年改名闲居寺,并广为增建,殿宇达千余间,僧众余人。隋文帝仁寿二年改名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当时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据李邕《嵩岳寺碑记》载:广大佛刹,殚极国财,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堂宇逾一千间。现塔院内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清时所建,惟此塔为北魏时物,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中国现存最古的砖塔。

中国最大地下宫殿群

位于芒砀山保安山中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大型石室墓群,其规模之大,品位之高是极为罕见的。西汉  梁孝王  刘武  死后首葬芒砀山的保安山后,汉代梁国国王皆择山而葬。现已发现和发掘西汉梁国国王、王后、嫔妃和大臣陪葬墓20余座,分布于各个山头。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出土文物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梁孝王和王后墓、柿园彩色  壁画墓  、  僖山金缕玉衣墓  等,皆为斩山作椁、穿石为藏的石崖墓。  梁孝王墓  位于保安山南麓东侧,由墓道、车马室、甬道、主室、回廊、排水设施等组成,室内面积余平方米,容积立方米。王后墓与梁孝王墓南北并列相距米,由东西2个墓道、1个南通道、3个甬道、2个主室(前后宫)、回廊和34个侧室组成,东西全长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室内面积平方米,  总容积立方米。柿园汉墓由墓道、甬道、主室、  棺床  室、厕所室、沐浴室等8个室组成,主室顶部及南壁有近30平方米的彩色壁画,绘制青龙、白虎、朱雀、灵芝及  云气纹  装饰图案  。墓内出土40多件彩绘陶俑、24辆车的鎏金  车马器  和1万余斤铜钱。芒砀山西汉梁王墓群还包括陵墙、陪葬坑、  陵寝建筑  基址等。

以上是小编总结的一些河南的“中国之最”,马上就到暑假了,如果觉得没有想好去哪里玩,不如到河南看一看,河南人民欢迎你。也欢迎大家补充其它的河南的“中国之最”。当然了,如果大家觉得哪里有不合适或者有遗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