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朝马丙宇焦莫寒李梦露
5月16日,孟庆辉的爸妈都在大棚里摘黄瓜。
李金培说:像今天这种天,天凉,黄瓜五天摘一遍;如果天热了,三天一茬,就得雇人了。
这个大棚里的黄瓜“一生”3个月,没有一个“星期天”。
浇水、追肥、掐丝、疏果、降蔓、采收,李金培和彭兴梅这3个月里自然也不能放假公休。小黄瓜7个一斤,一棵黄瓜能摘30个,一箱30斤,一斤2块钱;不及时采摘,黄瓜就老了,老黄瓜要扔掉,彭兴梅说:那是扔钱,舍不得!
李金培有一辆东风风光SUV小汽车,成箱的黄瓜多用小汽车拉出菜地。
种黄瓜几年了?李金培说:年包了大棚开始种的。
收入咋样?一年能弄十来万元吧!
移民前李金培在广州打工,打工期间和昆明女子彭兴梅谈上了恋爱,两口子结婚后回到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打鱼,移民到辉县前没当过一天菜农。
常村镇移民办主任范友群说:“辉县市别说没有丹江了,一年四季长流水的河都很少,去哪打鱼?我们就引导移民转变生产方式,靠就近务工、农业种植、从事第三产业增收!”
李金培、彭兴梅种黄瓜的技术,是常村镇请的农业技术员手把手教的。
临近上午11点,沿江村党支部书记兼“万家鲜鱼庄”的老板万志斌坐不住了,每天的这个点,送丹江鱼的车就该到了。
小小的沿江村开了7家丹江鱼庄,青鱼、草鱼、鲤鱼、黑鱼,大大小小的鱼凌晨四点从淅川装车北上,午餐就要变成餐桌上的“一鱼三吃”。
“靠近我们村有个很大的五龙山响水河游乐园,游客们在那里玩了以后,就会来我们这里吃丹江鱼,天天有生意;周一到周五游客稀些,像今天是周日,客人多,最多的时候,一中午我们翻过三次台呢!”万志斌说。
当日“万家鲜鱼庄”卸了来斤鱼,鱼扑扑腾腾一进鱼池,就有顾客来点鱼了。
换工作衣、戴上手套、操起菜刀、手起刀落,万志斌“大开杀戒”,“暴力、血腥的场面”让食客们捂了嘴巴、“退避三舍”。
杀鱼还不耽误说话。
“我们和丹江有感情,和丹江鱼也有感情;我们从淅川移民到了这里,没几年丹江水顺着南水北调干渠流过来了,我们在这里开了鱼庄,鲤鱼跳龙门,丹江鱼、淅川鱼也跟着我们跳上了太行山!”砧板上被杀的只有7秒记忆的鱼不知道怎么想的,但万志斌的话听起来很有诗意。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出县移民安置点选址,河南省制定了“四靠近”原则: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产业集聚区、靠近交通要道。
“四靠近”原则支撑了“交通便利、生活便利、就业便利”,保证了本次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新目标。
辉县市的工业基础好、企业多,相应的就业岗位也就多。
范友群说,移民刚过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怎么办?一句话“靠政府”。想就业的,镇上就介绍进企业当工人,想创业的也有对应的扶持政策。像李金培这样想种菜没有技术的,镇政府专门从河南科技学院请来专家现场指导、解决问题。
李金培说:刚搬来的时候,有的方言听不懂,说的啥意思靠猜;现在听懂了,还能说几句!
5月16日下午,在沿江村广场上玩的孟庆辉被姑姑孟华叫回了家:赶紧写作业吧,免得明天上学挨批评。
从年到年十年时间,无论生产还是生活,淅川移民和常村镇本地人完成了全方位融合。你想知道这些年移民村娶回多少个本地媳妇吗?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