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谷之魂(组章)

赵秀红

作者简介:赵秀红,山西武乡人,《武乡文化研究》《蜀葵花开》编辑。热爱诗歌与散文的小女子,用心寻找一份灵魂的纯净,用笔书写一份生活的本真,创作诗歌与散文作品余篇首,发于报刊、文学网站。曾荣获“太行精神颂”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

谷之魂(组章)

谷之魂(组章)

太行山以西的这一片黄土丘陵地带,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在历史的长空中熠熠生辉,我的祖先依山而居,海河之水千古流淌,滋养着皋狼一族和万千生灵,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春天一到,人们就携着种子走向田野,肩上的犁铧折射着太阳的光芒,一闪一闪,仿佛在通往田地的路上点起希望的火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先祖开始就在同五谷打交道,他们以勤劳、诚恳与土地相待,循着节令伺弄庄稼。一粒粒种子带着手掌的温热跃入土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结果,生命之营养得以维系,物种因此而不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在这片土地上成了生存的哲学。

我走过田野,随手将一支狗尾巴草采在手里,这一刻,耳边忽然传来历史深处一声悠长的唤呼——粟,声音在田野上的风里久久不息。

环顾四周,空旷岑寂。年的石面案,石擀杖碰撞出历史的最高音“咚,咚……”。在我的身边,在一棵树,一块石头或者一片草滩上,于千万年之前,我的祖先就在这四季分明,冬夏绵长,春秋疾逝的土地上,在这山岭沟壑间学习实验,培育,将一棵棵狗尾巴草视作掌上明珠,探寻物种的隐秘,他们的脚印像一枚枚古老的印章,在这片黄土地上起起落落,他们的身影重重叠叠穿过岁月风尘向我们讲述着谷子的前世今生。

于是我坐下,在夕阳余光里听那一段良莠不齐的艰辛与甜蜜,听粟的成长与蜕变,以及涅槃的欣喜。

不远处,晚霞将海河染的橘红,这千年绵绵不绝的河水正在滚滚向东逝去。

主色调

主色调

秋天,在岭上,金黄是主色调,放眼一望,层层梯田上清一色饱满的金黄,这灿烂而幸福的太阳色。

镰刀锋利如秋风,一把将沉甸甸的谷穗揽入怀中,谷子就在怀里笑出了声,挥动镰刀就像获取了幸福生活的密码,“咔嚓,咔嚓,”幸福的大门启动。

太行山上的谷子,有着太行山的脾气秉性。一诺千金,只要种子在春天落了地,就会在秋天给你一个惊喜,不管身前身后跌宕起伏着多少干旱、贫瘠、凄风苦雨,把根一寸一寸往土地深处扎,把腰杆挺的笔直,追逐阳光,野蛮生长,骨节分明,身形俊朗。

穗子越饱满,头颅越低沉,好谷子,是坚韧,是谦逊,是在土壤里从不曾放松过的那一把劲,是将苦留给自己,将全部的甜蜜给予他人。

太行山的谷子,恰似太行山的人民。沿着历史的脉络向前,在这片生长谷子的土地上,在饥寒交迫苦难深重的日子里,最后一粒米送给八路军,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衣,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奉献与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是永恒的主题。

万担粮食,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有多少毁家纾难的动人故事,有多少慷慨的倾囊相助与无私给予,那一粒粒金灿灿的小米,就是太行山人民赤忱的心啊!

田野

田野

十月的田野,你看,山峦、河流、田地、道路、仍在当初的位置摆放,而那一位掩护乡亲抢收粮食的小孩去哪里了呢?谷子在田里列队,在清澈的阳光下呼吸、静默或者遥想,它们是在等待他归来?

一个小小的身影永远地定格在了年的夏天。

仲夏,正是麦收时候,这一夜,夜色浓重,按计划乡亲们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收麦子,鬼子炮楼上的探照灯不时扫射过来。“沙沙”麦地里响着紧张的收割声,很快,背的背,挑的挑,乡亲们急急往回走。

13岁的李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与大家隔开一段距离,走在前面给大家探路。忽然,山上响起了枪声,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敌人的流动哨发现了李爱民。一个鬼子从路边的地里钻出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干什么的?”鬼子呵斥,“收麦子!”爱民不慌不忙,“口令!”“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他装作嗓子难受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他和乡亲们约定的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乡亲们迅速散开钻进了地里。鬼子把李爱民带到了河滩吊在一棵树上审问“你们的村长是谁?八路军在哪里?粮食藏在什么地方?”绳子深深地勒入皮肉,皮带不停地抽打在他的身上。

“我不知道!”爱民咬紧牙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个太行山小米喂养大的孩子,有着太行山的血性与果敢。气急败坏的鬼子抽出了刀。

为了掩护乡亲,为了保护粮食,这小小的少年,这多次为八路军送鸡毛信,为民兵带路的抗日儿童团团长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

在这片崇尚自由、和平的土地上,又有多少儿女为反抗侵略,为民族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正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守护

守护

青蒿和车前草散落的小路,蚂蚁、蝴蝶和蜜蜂钟爱的小路,这一条小路一直通向山腰一处人工挖掘的土洞。

此刻,月亮隐没在一片乌云的后面,一个矫捷的身影蹑手蹑脚推开了虚掩的木门,左右环顾确定无人后,迅速提起一个篮子飞奔上小路。

四野静悄悄的,他扒开几丛高大的茅草,探身钻进了土洞,洞内躺着一个年轻人,脸色清白,眉头微蹙,双目紧闭。

“小李……”,他轻轻的唤,把一碗小米粥送到了年轻人的嘴边。

“快,趁热喝。”他叮嘱。

“我再给你把伤口擦擦,用不了几天就能走路了!”他安慰。

风雨无阻,一双脚在小路上来回奔走,一碗碗小米饭滋养着年轻的生命。

你看,车前子结了穗,青蒿落了花。夜色下,一个军礼是最庄重的致意与告别。

你看,茅草又掩紧了土洞,似乎这里什么也没有发生。其实,小米知晓一切,可它却坚持着自己的沉默,并在沉默中竭力将历史的印记隐没,让每一个后人,只有贴近泥土,才能在迷蒙中醒来,同那一段血色岁月肝胆相照,对镜自鉴。

种田人

种田人

田间,来了几个人。

他们把红色的外套脱下来放在草地上,拿了工具开始在田里取土采样。

布谷鸟在枝头唱着歌,“布谷,布谷……”,这一支古老而忧伤的歌。歌声飘过人们的耳边,越过山岭飘向河谷。

有机,绿色,无公害,土地档案,全程监控,春秋双检,三户联保,产品溯源。这些新词语像春风里的花蕾,在心头绽开来。

土地平静而深邃,地层的热气正在升腾,这一层层蓄满希望的田地,宛如一页页洁白的纸张,在春风里等待书写簇新的诗行,一排排翻新的泥土,承载着幸福生活的向往。背如犁,犁如弓的时代在再一次的反刍中成为了农耕民族的历史文化,现代农业标准化项目将农业与科技紧密地结合起来,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一些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年,羊肥小米的年销售额达万元,种植羊肥小米的农户达户,其中户贫困户,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农民年平均纯收入达到元。

港湾

港湾

停泊,在这一片港湾,回归,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适。

秋色斑斓,一些远道而来的人走进了晋皇农业产业园区,卸下日常的琐碎与繁重,步伐变得轻快。

无从知晓他们曾经去过哪里,他们的故乡所在,而当他们沿着一条条乡间路向宽阔的田野和散落的村居走去,记忆就会在遇见一蓬熟稔的草,一顿喷香的小米饭,一株高大的老槐树的一刻鲜活起来。与童年相遇,与未来握手,在这古老而生机勃发的土地上。

从村庄走出去的孩子,从钢筋水泥丛林里杀出重围回归土地的孩子,就像这长在岭上的、长在沟里的谷子,无论身处何地,故乡的土壤里扎满我们的根须。

回归,不只是停泊,回归,应该是为家乡趟一条新路。

太行山的小米,是历史淬炼的结晶,是太行山人民的深情,是战争锻打的金黄,它缔造了“小米加步枪”的传奇,滋养了八路军的铁骨,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太行山的小米,这饱含太阳的光芒的食粮,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在黄土塬强劲的春风里,也必将再一次创造“好米在武乡”的新辉煌。

END

“羊肥小米杯”征文赏读

一等奖梁红玉

小米情缘崔书林丨米魂赋二等奖李左丨史记·小米李书英丨半袋小米

武乡县“羊肥小米杯”征文大赛

主办单位:

武乡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

山西小米宴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武乡县作家协会

蜀葵花开文学公益团队

《家乡之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