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有是河北省平山县东回舍镇东庄村人,原是该县矿业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年与人合伙在五龙山承包了一座铁矿山,当起了铁矿老板。年开始转型植树造林,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成了平山有名的造林大户。

  24年来,他以山为家,将昔日1.3万亩荒山荒坡、废弃矿山披上绿装,被当地村民称为“造林大王”。

  

1

植绿荒山的“造林大王”

  年3月,43岁的李有有看准了本村五龙山上的铁矿,便与他人一起承包下来。当时正是铁矿价格飞涨时期,许多人加入了挖矿队伍,原本一座长满松树的五龙山,被挖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矿坑,破坏了山体,满目疮痍。

  钱是赚到手了,但当李有有看着一棵棵碗口粗的松树被砍伐得七零八落,心里总感觉不踏实。就在当年7月,一场大雨导致山洪暴发,冲倒了山脚下几家村民的房子。看到这种情景,李有有陷入了沉思,“还不都是挖秃了山没保住水土造成的吗,总这么挖下去,村民怎么生活啊,子孙后代可咋办呀?”

  随后,他决定转变主要经营方向——种树。年,平山县启动荒山大面积开发工程,鼓励个人承包,这让想转型绿化矿山的他心动了。

李有有正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忙着给树木修剪枝杈郭卫东摄

  最初,李有有抱着先行先试的心态,包下了五龙山亩荒山,成为全县承包荒山植树的第一人。刚开始,他在山上栽植了板栗,嫁接了大枣,种下了核桃,两年后这些树就绿了,结出了不少果实,算是有了初步效益。李有有看到了荒山绿化的潜力,决定放开手脚做好绿化荒山这篇文章。

  年,他再次承包荒山亩。年,又承包带有废弃矿山的荒山亩。到年,他已让1.3万亩荒山、废弃矿山披上绿装。面对家人和乡亲的不理解,他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总有开完的时候,可荒山治好变绿了,会有取之不尽的财富,子孙后代也都会跟着沾光。他将自己的心思全部用在植绿上,还将每年承包铁矿赚的20多万元投入到荒山开发中,一年有多天都在植树造林,他成了村民眼中的“造林大王”。

  创业之初,山上还不通路、不通电,李有有就带着家人和10多位乡亲靠着人挑、肩背、牲口驮,把一棵棵树苗和一桶桶水运上山。挑一趟水,要负重40多公斤,最远得走2.5公里山路,一趟下来要一个多小时,鞋底也磨破了不少,实在太累太苦了,家人抱怨,乡亲也不想干了,他就用涨工资的办法让人家留下继续干。那几年,为方便种树,他很少下山,吃住都在山上窝棚里,凌晨5点起床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去休息,三顿饭都是干粮、白开水和咸菜,平均一个月穿坏一双鞋子,一个半月用坏一把铁锹。

  凭着一股拼劲,李有有自己动手修通了山路、架起了电线、引上了清水,家人和乡亲被他的精神感染,转而大力支持他,上山难、植树难、成活难、管理难的局面得到改善。同时,石家庄市、平山县林业部门也支持他,20多年累计投资1亿多元,助他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成1.3万亩高效林果种植基地。而他也不负众望,将五龙山几十里荒山治理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2

林农眼中的“土专家”

  为提高植树造林技术,李有有跑山东、赴山西学习林果专业管理知识,到中国农科院、河北农科院、河北农大等科研单位和院校请教专家问计问策,他的脑袋里装的都是植树造林的良策良方,帮助村民解决了不少植树难题,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林农信任,成了五龙山的“土专家”。

  年,李有有首批运用最新技术嫁接的25株优质红枣树,经过严格科学的管理,成活率达到92%,次年就见花蕾,第三年就有了收益。他将严格管理经验应用到造林绿化中,将荒山打造成以大枣、核桃为主,板栗、花椒、山杏、香椿等多树种相结合的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年产生效益上百万元,实现了由“以矿养林”到“以林养林”的蝶变。

植树造林让昔日废弃矿山逐渐披上绿装郭卫东摄

  年,他彻底关停了铁矿开采,利用“土专家”优势,成立了平山县明珠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主动对接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将种植业、休闲观光、加工业相结合,实行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开发的多种经营方式,推进了林果产业化。“一业”是高效核桃种植业,由单纯种植向深加工领域拓展,通过提炼核桃油、果脯加工、酿酒等实现增值。“多业”就是大力种植红枣、板栗、山杏、核桃等,其中,发展枣树3亩、核桃1亩、山杏亩、桃树亩、樱桃30亩,栽植其他经济树木10万多株。综合开发就将林果产品放在一起统筹开发,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经过十几年发展,其固定资产达到多万元。

  李有有非常重视林果产品质量和品牌认证,他为公司和合作社注册了“绿农梦”“李有有”商标,实现了林果产品品牌销售,累计产生效益上亿元。年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为公司生产的绵核桃颁发了“平山绵核桃”有机产品认证;年绵核桃被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年9月,绵核桃又在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上获得金奖;年公司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

  

3

促农增收的“领头羊”

  平山县地处太行山腹地,是山区大县、林业大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林业大有可为。李有有希望为太行山增加更多的绿,为振兴乡村特色林果产业和山区群众增加一条致富的路子,这也是他心中的梦。他逢人便说,握指成拳力量大,只有把林产业做大做强,太行山才能越来越绿,受益的群众才会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也才能越来越好,乡亲们的腰包才会鼓鼓的。

  从承包荒山开始,他就尽可能带着乡亲们一起干,甚至还多次出资帮助造林绿化的村民。受他影响搞荒山绿化开发的农民就有20多户,直接带动造林绿化10余万亩,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无法估算。他的明珠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效辐射周边农民余人,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此外,他注重林业人才培养,园区20年累计培训群众0余人次,培养林业科技人才29人,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成为河北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石家庄星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更成为促进周边群众致富的龙头企业,他也成了带领老百姓增收的“领头羊”。

  万亩荒山披上绿装,千亩废弃矿山恢复了地貌,上千名群众受益,但他却付出了太多太多。年、年、年,他三次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病倒在山林中,但他的绿色事业没有停歇。说到三次突发状况,他的妻子深有感触地说:“每次都是在造林过程中突发病倒在山上,幸亏当时身边有人,救护车能上山,抢救比较及时,要不然后果都不敢去想。为了他的绿色梦,他吃的苦受的累付出的心血从没跟别人说过。病刚一好点,他就接着上山,劝都劝不住,为了造林可真是拼了命。”

  今年69岁的李有有,经过三次救治,现在口齿有些不清,行动也大不如前,但只要不下雪雨,他每天都会坚持到林子里走一趟,剪剪树枝打打杈,一刻也不愿闲着。

  公司员工每当遇到他在干活就问他,身体都这样了还来,你打算干到啥时候啊?“干到死”,每当这一刻李有有回答得十分干脆,“我都看好了,将来我就葬在山上那片林子里,天天看着林子。”李有有指着远处一片绿坡语气坚定地说。

  我们也期待着李有有的身体早日康复,植更多的树、造更多的林,铺更多的绿,做好他的“造林大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