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第一篇文章,讲到山海经里记载了很多祥瑞,这些祥瑞集中的地方往往是美丽富饶,吉祥安宁和气神圣的地方,也是人神共处的地方,神和人之间非常和谐的地方。
在今天的文章里没有讲到的,就是祥瑞集中出现的地方往往都跟上古时候的人间统治者有关系。比如沃之野,那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东迁的过程中汇聚的一个地方。而那时候的人类是由神来管理的,所以事实上这里是神集中的地方。
凡是神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都神秘,而且神圣。比如沃之野,比如方山,昆仑丘,昆仑墟,这些有的是部分神集中之地,有的是大多数神居中的地方。以昆仑墟为例,夏朝的时候,诸神当中除了雷神和西王母,其他神都聚集在这里。而这里戒备森严,别说一般的人类,就是那些威力无穷的神,如果没有通行的身份也是无法靠近的,更别说进入了。
颛顼的墓地附近,帝俊在地面会友的地方,昆仑墟的附近,都汇聚了这些祥瑞事物。但这些人间美好之地,除了昆仑墟还能够定位之外,其他都不知道具体是今天的哪里了。
就是昆仑墟附近的这个地方,事实上也没有准确位置。我们只知道在今天陕西省西北部,贺兰山的东麓,横向误差有上百公里,纵向误差就更多了。
而山海经讲到的另一个吉祥之地,也就是生长了许多祥瑞动植物的地方,各位网友们确实可以定位的。虽然老严不能定位。
山海经里两次讲到这个神圣的地方,分别是在海外北经和海外东经。山海经分为四部分,其中的海外经部分,是立足于大洪水时代写作的当时的陆地上,大荒时代到尧时代的地理、历史。大洪水时代,有一部分陆地被淹没了,所以海外经只讲的没有被淹没的那部分领土。这一部分地理是尧时代的,而相关历史却没有局限在尧时代。最上讲到了10个太阳和12个月亮,最下讲到了夏朝。
大洪水时代的土地范围,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所活动的范围,东边到达贺兰山。贺兰山以东就是茫茫大海,波浪滔天。西边只到达玉门关。玉门关外,是新融合的雅利安人猖獗的地方,不但中华民族无法涉足,而且雅利安人还向东侵略。
这里讲的这一处祥瑞之地,就是在上两段讲的地理历史环境之下。这两处分别是这样介绍的: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嗟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
山海经的文字其实很朴素,就如上面这两段,虽然是文言文,但根本不用翻译,大家也能看懂。
其中的海外北经,主要沿着贺兰山北麓、太原这一条线来讲。当然那时候还没有贺兰山、太原这些地名,这是用今天的地名来代替的。最东边讲到了太行山。但是海外北经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信息显示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或者其他顺序,都没有交代。所以我们只能确认,这一片祥瑞之地,在从贺兰山到太行山北部这条线以北移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合理的。
而海外东经的写作范围,南起秦岭东麓,北至太行山北麓。在这两座山之间,其实也还大洪水汹涌,所以主要着墨点就在这两座山上。既然海外东经和海外北经都讲到了同样的这个地方,那么这两卷所写的交叉之处,就是这个被命名为平丘、嗟丘的地方所在地。
这样就可以确认,这个神圣而吉祥的地方,在今天的太行山北部。太行山不是一座山,而是许许多多山的总称。因为山脉随着时间变化的幅度非常小,所以纵然从尧时代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两座大山夹着两个山丘这种地形是没有改变的。或者说改变的幅度并不大,今天我们是可以根据山海经的描述认出来的。
老严并没有条件亲自去太行山,所以也无法指认这个神圣的平丘,到底是今天的哪里。而读者中一定有去过太行山北部的人,甚至就在那一代生活的网友,根据这样的描述,就可以准确指认出来。
不过并不知道在这个神圣之地今天还能不能够找到这些祥瑞植物。几千年的时间里山的变化虽然不大,植被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当然也包括动物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山海经写到的很多动物,我们并没有见到过,因为在历史的风烟中灭绝了。
而对于植物来说,也有大量的灭绝了。灭绝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一方面是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气候的变化。尧时代大洪水就在太行山脚,相当于离海平面更近,所以气候也就更加湿润。而且那时候的气温比现在高出10度以上。气候变化到了今天,大多数植物都灭绝了,当然也有一些新品种的植物出现。那么山海经所记载的那些祥瑞动植物,如果今天找不到了,那也是情理之中的。当然如果今天还能够找到一两棵,也是情理之中。
看网上的资料,古时候就有人认为山海经所讲的平秋是今天的封丘。今天的河南省封丘县,也的确刚好在海外东经讲到的那条线上。但那是广义上的秦岭中的一块地,而不是太行山。海外北经也不可能讲到这里了。所以封丘并不是平丘。
如果有网友找到山海经里的平丘,在这里建个房子住下来,有可能是能带来好运的。毕竟这里是上古时候的神居住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