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山绝壁长廊,43年前被日本人发现,有“太行隧道之父”的美誉。(王建安摄影)在上个世纪,诞生了许多像河南省林县红旗渠、辉县郭亮村隧道等人力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创造了人间奇迹。郭亮洞精神最早为日本人在年发现,日本裕田影视公司在此摄制专题片,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太行山山体多为沉积岩,岩体坚硬、稳定,因此,给在崖壁中间开凿公路创造了可能。在岩石山体中开凿的山路,被称为挂壁公路,挂壁公路多用开天窗的方法开凿,天窗用来采光通风,开凿时还可以用来出渣。目前我国仅有六条挂壁公路,大多在太行山中,最大的一条是锡崖沟挂壁公路,最早的就是郭亮村隧道洞,因此,郭亮村隧道有“太行隧道之父”的美誉。郭亮洞是河南新乡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挂壁公路,郭亮隧道,郭良隧道,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村绝壁长廊,始建于年,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年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钎。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米的石洞——郭亮洞,于年5月1日通车。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时,村里模仿县上的组织方法,成立专业队。各个生产队都缺劳力,抽三个多,抽一个少,定为两个,由小队决定轮换时间,6个生产队抽12个人,大队抽一名班子成员带队,这13个人就是凿洞的专业队。被后人赞誉的“13壮士”就这样产生了!郭亮凿洞的五年时间里,生活标准相当低,专业队员一天能吃到两斤粮食,比一般群众家要好得多。申明信从山下背回雷管、导火线、炸药、钢钎,都是放到专业队仓库,有时赶上开饭时间,炊事员给他盛到碗里,他都不端不接。申明信说:“专业队的饭是给打洞的人吃,没有打洞,不是专业队员,一嘴也不能吃”。伙房蒸玉米面发糕、蒸土豆、红薯,对那个年代经常饥肠辘辘的人们,都是莫大的诱惑。申明信能做到不吃一口。他订下的这种规矩村干部都严格遵守。年5月1日,郭亮洞建成通车。年农历九月十八日,申明信因肝病去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