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年在研究“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及价值观念的重构”课题时,对当代北派山水画代表人物吕云所先生“太行山”系列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其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吕云所先生在暮年时期意识到,欲求表现太行山脉的博大雄浑、意境深邃,需要更为深厚的传统笔墨修为和功力。因此,他毅然折返探索路径,潜心研究近现代山水大家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笔墨境界,尝试探寻出一条专门表现太行山水的崭新艺术样式。但令世人惋惜的是,吕云所先生在病故之前没有来得及完成“太行山”系列创作的现代性变革,尚未完成绘画风格的整体转型。
吕大江是吕云所先生的公子。如今,自幼耳濡目染、美术功底扎实、心系太行风情的吕大江接过了其父的衣钵,继承了他的遗志。长期以来,吕大江笃志明理、躬行求真,坚持围绕太行山水的绘画主题勤奋探索、奋力钻研,倾一己之力传承并延展了“太行笔墨”的精神与血脉,成为当代画坛表现太行山自然景观的杰出艺术家。
疏林远致生云烟
在吕云所先生的熏陶教导下,吕大江的山水画中也融入了许多黄宾虹运笔用墨的特征,也就是说,他的创作成就兼取其父毕生描绘太行山脉的艺术造诣和黄宾虹在笔墨研究上的丰富经验。而且,吕大江在先辈深厚的底蕴与自身坚实的绘画基础上,开启了全新的研发和探索,终成一家风貌,甚至在某些近景山水的创作中汲取了潘天寿的艺术理念和笔墨特征。他在艺术上不拘一格、兼容并蓄、转益多师后,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实际上,吕大江的山水作品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且画中所展现出的某些特点是我非常认同和赞赏的。例如其代表作品《疏林远致生云烟》和《南太行途中》,不仅没有拘囿于太行山脉石鼓山形的地貌特征,而且还突破限制并加以变通,将其对大山大水的独到理解以苍茫浑厚的精妙笔墨在画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使胸中志趣于丹青挥毫间得以展现。
南太行途中
细细观赏吕大江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不仅在对山石、树木的点线揣度与勾勒推敲中别具匠心,而且在整体架构的布局与营造上也处理得磅礴壮健、恢宏盛大。另外,吕大江在运笔用墨上也表现得十分精干纯熟、沉稳老练,使得他的山水作品有一种纵横捭阖、驰骋放纵的广博气象。可见,某些鲜明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技法是吕云所先生所不具备的,它们却成为吕大江山水画创作中所独有的闪光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吕大江的绘画仍有继续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其山水画面貌也有望进一步开拓和成型。文/尚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