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大部分为晋国,所以简称“晋”。公元前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山西又叫“三晋”,再往后,唐为河东道,元属中书省,明置山西布政使司,清置山西省。以在太行山以西得名。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中心区域之一。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至少有多年的历史。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山西不仅面食种类繁多,其他的特色美食也同样让人目不暇接。

荞面河捞

荞面河捞是很有名的小吃,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自古以来便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吸引远近顾客之说。其制作:荞面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奇特,远近闻名。

繁峙炸油糕

繁峙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晋南人吃的白面开水烫的糕,而是软黍米做的糕。糕作为繁峙的特产,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四季适合。在民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吉祥的圣食。人一出生,“洗三”、“满月”、“过百岁”、“升学”、“乔迁”、“订婚”、“娶娉”、“过生日”、“过节”、“待宾客”、“出殡”都离不开糕。

糕分为油糕、素糕。顾名思义,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人们常说:“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说吃素糕只是为了节省,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对于受北方民族影响喜欢肥酒大肉的繁峙人来说,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

山西老火锅

山西老火锅,用的最多的是大同产的铜火锅,“分上下层,中以红铜为火筒著炭,汤沸时,煮一些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奉天通志》)。过去山西民间吃火锅,平日里是不多见的,大都在冬季节令应市。

春节期间,人们走亲串戚,初二或初三女婿给丈人、丈母拜年,丈人则多以火锅款待,取意“团暖”之意。火锅料需荤素兼备,如古绛州一带多达十余种。若是将料煮沸后连锅热上,则讲究码放原料至锅子的四分之三深度为宜,过多汤易溢,过少则不丰富。

阳城烧肝

当你来到晋城阳城找一家餐馆,点上几个小菜,叫上几瓶啤酒,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点上一盘阳城烧肝。烧肝一上餐桌,那香味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夹起一片,醮点老陈醋,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顿时清鲜脆嫩,舒爽适口。

百花稍梅

百花稍梅就是烧麦,在山西,稍梅的制作工艺很是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打花要用特制的擀杖,山西人称之为“枣锤”,专门用来打制稍梅皮的边花。褶子打得越多,稍梅花牙就越美。好的稍梅皮薄如纸,圆如盘,边花多,挑成的稍梅馅大、香醇、利口,放在笼里,犹如朵朵雪梅。

羊杂碎汤

这道汤香气扑鼻,汤的颜色是白色的和牛奶一样,香辣鲜美,一般情况下冬季才有的吃。在一只大锅中放入羊肝、肺、胃、肠、心、蹄筋等煮得烂熟,然后加入葱、姜、香菜、粉条、豆腐等同煮,熟后盛入碗中,浇上羊肉汤,再放香菜、醋、盐、辣椒等调料即可食用。

太原头脑

“头脑”是山西特有的一种传统小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大饭店、传统早点店大都有“头脑”上市。头脑的材料成分有羊肉、羊髓、酒糟、煨面(炒过的面粉)、藕根、长山药,连同黄芪、良姜共计八宗,叫做八珍汤。吃的时候,佐以腌韭,好象服药的引子。

山西久为唐虞之地,儒风古朴,待客十分讲究礼节。主客就座后,主人执酒壶双手为客人斟酒,民间的礼节为“茶七、饭八、酒十分”山西人待客必备酒,谓之“无酒不成席”,劝酒风俗各地又有不同。

谈到山西酒文化,不得不提汾酒。汾酒酿造时,人要清神,气要清新,水要清净,原料要清选,酒醅要清蒸,用具要清洁;水纯工艺巧,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这就是汾酒制作的奥秘。汾酒的清流里,流动着它高风铮骨的品韵,昭示着一往无前的威力,蕴含着一种哲学追求!它清纯、无邪、洒脱、率真,它坦荡、豪迈、热情、壮烈。它像黄河那样源远流长,恢宏博大,像黄土地那样深厚沉郁,蕴含无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