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白癜风发病要多久才能治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06.html

引言

显德七年(公元年),掌握兵权的后周大将赵匡胤突然发动兵变,进而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北宋是历史上罕有的通过兵变建立起来的中原正统王朝,王朝更迭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血杀戮的情况,于封建社会的底层百姓是一大幸事,但对新任的封建统治者而言却未必是好事。对于赵匡胤的突然发难,后周君臣还未反应过来就面临着兵临城下的窘况,只好拱手让出后周天下。

赵匡胤剧照

但是,这并不代表整个后周就这样轻易归由北宋统治,尤其是后周手握军政大权的地方节度使们,他们或者忠于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或者本就和赵匡胤一样,也有着代周自立的野心,只是没想到让赵匡胤捷足先登。

这些人势必不甘心服从北宋的统治,因此北宋立国之后,依然要面对王朝更替的腥风血雨。后周开国功臣李筠,就是对赵匡胤和北宋第一个表示不服气的地方实力派。

地方实力派

李筠是五代十国的名将,起初跟随后唐秦王李从荣,后来效忠郭威,并追随郭威建立后周,后周立国后李筠被任命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并且成为昭义节度使,节制后周泽、潞、邢、洺、磁五州,长期抵御后周的邻居北汉和契丹。

五代十国地图

在后周时期,李筠多次击败北汉和契丹人,又是开国功臣,因此颇为周太祖和周世宗所倚重。李筠长期和北汉对峙交战,渐渐成为了地方实力派,赵匡胤代周立宋后,李筠率先起兵发难,新建立的北宋遭遇生死存亡危机,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后周开国功臣李筠率先跳出来反对北宋,北宋的对手看似只有李筠,其实又远不止李筠。从外部来看,北汉和辽国最愿意看见北宋发生内乱,他们从而坐收渔翁之利。在北宋南边割据一方的南唐,南汉,后蜀等政权则不希望北宋强大起来,进而威胁他们的统治;从内部来看,除了率先发难的李筠外,江南的李重进也在蠢蠢欲动。

李筠剧照

因此对赵匡胤而言,该战只能胜不许败,必须迅速镇压住李筠,否则北宋的下场就会和五代的其他政权一样,不过是昙花一现。

对率先出来反对赵匡胤的李筠而言,他已经统治了泽、潞、邢、洺、磁五州长达十年之久,并且长期和北汉交战,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而北宋刚刚建立,内忧外患,人心未稳。可以说李筠是有机会翻盘的,然而结果却是李筠之乱被北宋迅速平定了,他本人则落了个自焚身亡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

进退失据,错失先机

李筠本是后周功臣,又手握重兵,节制地方,因此赵匡胤代周立宋后,不但进封他为中书令,而且还遣派使者去慰问,以表达朝廷对他的重视,当然也是去观察李筠对北宋的态度。

据《宋史》记载,使者来到李筠府第传达旨意时,李筠本打算抗命,最后在幕僚的劝告下才设宴款待使者(“及上遣使谕以受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乃绳俯下拜“),宴席之上,李筠命人取出周太祖的画像观摩,而且还失声痛哭起来。李筠的一众手下惊慌不已,只好解释说李筠酒后失性(“既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祖画像置厅壁,涕泣不已”)

周太祖郭威

其实历史上这种对手博弈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项羽曾遣使探望刘邦,三国时曹爽曾派人看望司马懿,乃至本文的赵匡胤令使者见李筠,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李筠的表现却十分糟糕,因为当李筠刚得知赵匡胤篡周之时,他并没有立马起兵反对,可见他没有做好反叛的准备,也并没有坚决反对的决心。然而,北宋使者来到之时,李筠先是准备抗命,接着又在使者面前怀念旧主,完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表现。

赵匡胤剧照

因此后来赵匡胤对李筠处处防备,李筠派儿子李守节去朝廷见赵匡胤的一步好棋也随之变成了他怀有反心的欲盖弥彰之举。如此进退失据,也就丧失了反宋的先机。

弃守天井关

李筠为昭义节度使,所下辖五州位于山西上党一带(今位于山西东南部),距离北汉都城太原和北宋都城开封非常近。从地图中不难看出,上党东处太行山南麓,背靠太岳山,南接王屋山,内部群山连绵,且河谷密布,有太行八径之称,北部为潞州,南部属泽州,地势较为复杂。

上党地形图(原创)

因为地势险要,上党早在战国时期就作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党之险,又以天井关为最,天井关又名太行关,位于晋城市南侧的太行山顶,以地势险峻著称,且史书有言,天井关以上,直至晋城北境,大多是平川河谷,抑或黄土丘陵,地形平缓易行。

由此观之,天井关的重要性,李筠幕僚闾邱仲卿就曾向他进言:

公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之援,恐亦不得其力。大梁兵甲精锐,难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

这位谋士已经把形势为李筠分析的十分透彻了,占据天井关,西下太行,东出与北宋一争高下,从而把握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然而李筠既没有防守天井关,也没有采取攻势,而是弃守天井关,固守缺少地势之利的泽州。

上党山区图

赵匡胤自然也看出了天井关的重要性,于是在李筠弃守该关之际,由北宋大将石守信和高怀德迅速抢占了天井关。

错失盟友,孤立无援

前文已经分析,北宋的敌人远不止李筠一人,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李筠此次反叛成败之关键在于他能不能为自己找到强有力的外部支持者。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和李筠毗邻的北汉政权,以及同样对北宋怀有异心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最有可能成为李筠的盟友。然而这二位在李筠之乱中均没有起到外援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本为后周外戚,他对赵匡胤背叛后周非常不满,然而他却不想像李筠那样第一个出来反对北宋。换言之,李重进和李筠一样,都没有必胜的决心。后来李重进在李筠造反前夕,主动派遣幕僚翟守珣联络李筠,可见李筠是可以有机会拉拉到这位盟友的。

然而翟守珣没有去找李筠,而是去了赵匡胤那里,“使者事件”本就让赵匡胤对李筠提防再三,因此他派翟守珣回去安抚住李重进。而李重进这边本就犹豫不决,李筠又迟迟没有主动示好的意思,于是只得暂时作罢。

另一方面,早在“使者事件”之前,北汉的皇帝刘钧就曾积极派人前来联络李筠,然而李筠竟然鬼使神差的把这事告知了赵匡胤。后来李筠起兵反宋后,又主动联络北汉,但是又不能正是双方之间存在的阻碍因素。

李筠和北汉长期作战,且周太祖十分敌视北汉,而李筠正是打着讨宋复周的旗号造反的。后来李筠和刘钧会面,双方互不让步,最终北汉对李筠之乱选择了作壁上观。

在处理和李重进以及北汉的关系时,李筠没能认清形势,错失了盟友,最终让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结语

在李筠频频走错棋的时候,赵匡胤却并没有闲着。

一方面,赵匡胤暂时稳住了李重进,又快刀斩乱麻,一战击退了犹犹豫豫的北汉军队,进而瓦解了李筠可能会建立的外部联盟;另一方面,令石守信、高怀德和慕容延钊等将领分兵三路,抢占天井关,直逼泽州。

面对兵临城下的宋军,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尽失的李筠很快便招架不住,最终选择了自焚而亡。赵匡胤代周立宋后,率先出来发难的李筠,就这样被北宋迅速镇压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