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临猗县来说,人口超60万,为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临猗县由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成。对于临猗县这一地名,名字很多人读错了。对此,你能正确读出来吗?

首先,就临猗县的“猗”字,可谓一读就错,存在(yī)、(yǐ),在表示临猗这一地名时,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为(yī)。临猗县古称郇阳,为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临猗县由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成。在地理位置上,临猗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境内无山,是山西省唯一的平川县。就临猗县的历史来说,该地区的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皆为甸服之地。殷商时,该地区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春秋时期,今运城市临猗县一带属于强大的晋国。在春秋时期,晋国是中原霸主。

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临猗县一带成为魏国的疆域。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临猗县一带属河东郡。西汉时期,正式在该地区设立解县和猗氏县,依然隶属于河东郡这一建制。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临猗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西晋时期,天下为十九州,猗氏、解县属司州河东郡。隋文帝杨戬建立隋朝后,猗氏县属蒲州。唐朝时期,蒲州的州治为桑泉,领河东、猗氏、桑泉、虞乡四县。唐朝中期,更桑泉为临晋县,临晋县名自此始。在此基础上,今临猗县一带分属临晋县、猗氏县这两个县。

最后,南宋时期,猗氏县、临晋县属河东南路河中府。元朝建立后,该地区属晋宁路河中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罢河中府,改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清朝取代明朝后,猗氏县、临晋县分属山西省河东道蒲州府。年,猗氏县、临晋县直属于山西省。年8月,临晋、猗氏两县合并为临猗县,县治设猗氏城。年,临猗县属运城地区。年,撤销运城地区,设立地级运城市,临猗县属运城市管辖。截至年底,临猗县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0.5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