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苑文风第篇原创文章

豫苑文风

与您共同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太行山巅有只碗

(散文诗)

作者:欣然

太行山巅有一只碗,它本是一座小城的名。但这座城堡实在太小了,人们叫它碗子城。春天的一个星期天,我与文友走进了碗子城。

碗子城虽小却很有名,已在此矗立一千多年。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咽喉要道,筑在闻名天下的羊肠岅。北达京师,南通伊洛,弹丸要塞,如铁雄关。城垣状如圆碗,场地如同庭院。于是,眼前的城堡已不像城,渐渐幻化为一只大碗。几千年来,多少人牵挂这只碗(正式筑城前早是关隘),多少人来争这只碗,多少人来看这只碗,多少人来品这只碗。

你看,古圣先贤们来了。孔子坐着牛车上了羊肠岅,周游晋国回车天井关。在这里留下了仁义礼智信的学说,留下了温良恭俭让的经典,至今孔子庙香火缭绕,圣人的传说在山谷里绵延。

你看,政治家们来了。汉明帝、汉章帝,北魏帝,隋炀帝,唐中宗、唐玄宗,后周世祖,宋太祖们来了。为了这里的战略地位,为了这里的风云际会。留下多少故事,留下多少遗迹。

你看,军事家们来了。白起率秦军过此古道攻打赵军,留下了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秦昭襄王亲自到此督战,尽征这一带的青壮儿男。曹操率兵亲征高干,北上太行山,写下《苦寒行》,“艰哉何巍巍”,“车轮为之摧”。唐将郭子仪率部建起了碗子城,平定安史之乱。赵匡胤御驾亲路经碗子城,山石不可行,带头背石头,即日成大道,击敌获连胜。明将徐达攻克碗子城,北上皆告捷。千百年来,碗子城干戈迭起,发生了多少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的场景。

你看,商贾经营、企业家们来了。万里客商,茶道马帮,商旅如云,南来北往,人声鼎沸,铃铛作响,留下了底蕴丰厚的古商贸文化。

你看,文学家、旅行家们来了。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刘长卿、许浑、韦庄来了,宋代的徐范来了,金、元间的元好问来了,明代的于谦、徐贲来了,清代的陈廷敬、翁同龢来了……多少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千古名作。

你看,交通建设者们来了。晋国古道的孔道修起来了,北上重修的曹道修起来了,御驾亲征的赵道重修起来了,民国的军道修起来了,新中国的现代道修起来了。在这覆盖层层历史的古道上,近几年新修的道路真正实现了平坦、坚实、宽阔和畅通。

雄伟、壮美的风光吸引了多少人,也曾吸引过豺狼、贼寇。你看,日本鬼子来过,我国军队同仇敌忾,发起常平阻击战,把碗子城附近的日军炮楼彻底摧毁、灰飞烟灭。

站在古老的碗字城头,抚摸光滑的石头城墙,好像抚摸碗的边沿。饮水思源,不由陷入对往事的思索。

这里的风光也许不是太行山最美的一段,而且羊肠岅的诸多功能已经丧失,更见碗子城已经碎石遍地,残破不堪。但是,它那厚重的历史、雄奇的故事却永不磨灭,垣上的野草野花依旧茂盛,历代戍守雄关官兵的后裔仍在这里生活,耕种着不变的山地林田,传承着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古老传说。文旅爱好者、驴族等游人络绎不绝。更有《一九四二》等十几部电影、电视在此拍摄,犹如历史的再现和岁月的描摹。

太行山巅有只碗,一只用太行巨石凿成的碗,一只结实耐用的碗,一只营养丰富的碗,一只价值连城的碗,一只代代相传的碗。这里面有古圣先贤们的心血,这里有劈山铺路者的汗水,这里有英雄将士的粮草,这里有商贾行旅者的茶点,这里有文人雅士的墨宝。这里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里有探索进击的斗志,这里有迎难攀登的勇气,这里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这里有包容通达的胸襟,这里有协作互助的风格。置身碗子城边,吸纳清风朝气,顿时明目清心、壮骨强身。沐浴浩浩长风,远眺漫漫山道,不禁壮怀激烈、思潮奔涌。草就短文一则,且以碗子一瓢饮,抒我太行万古情。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往期精彩回顾欣然

商丘行(组诗)欣然

韩城(外二首)欣然

濮阳行(诗三首)欣然

清明齐鲁行(诗六首)欣然

杞地咏怀(二首)《辛丑新春组诗》(欣然)诗歌

欣然《新郑唐户文化遗址》欣然

半扎古村欣然

宛地行(组诗)欣然

宁陵行(诗三首)欣然

嵩顶放歌(歌词)欣然

西沟的兰(外一首)欣然

《老式油条,老味道》组诗欣然

《青霞之歌》组诗欣然

《伊洛河畔的追寻》(诗三首)诗歌

欣然《贾湖》组诗诗歌

欣然《梦里的那几棵树》(组诗)荐读

欣然《风情长忆是官渡》欣然

苏北行组诗(五首)欣然

陕州地坑院(外二首)欣然

新郑咏怀(诗三首)欣然

苏金伞故里(外一首)欣然

回郭镇三题欣然

延津酸枣阁(外一首)欣然

访邓城叶氏庄园(外一首)欣然

五十年前的那个上午(外二首)欣然

二零二一年的中秋节欣然

用脚歩追寻大地的诗韵欣然

往事漫忆(诗十首)欣然

金杞大地行(诗三首)欣然

徐玉诺的那匹马(外一首)欣然

祥符区的两个村(诗二首)——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