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繁进山,是山情使然,一份对山难以割舍下的情怀。

高山下,胸襟开,开阔对天尽染。

昨日再次走进井陉,来到位于矿区北侧库隆峰附近的高家庄,登高望远,沐浴青山如黛的初夏山风,顺山谷徜徉,识草木辨花香,吸允大山的营养,与高家庄垄沟地上修整核桃树的齐大哥唠家常。

人稀山稠中,尽染锦绣。

天阴沉,风飒凉。顺山路,绕山岗。景色如黛,高低太行。与

大白约矿区的两位好友同行,穿梭在太行间,一路歌载。

太行山路

形似猫脸的一座山峰

阳绿漫山坡

矿区的两位朋友,对山木有着一份特殊情怀,每次相约,他们都会有念叨不完的植木知识,把我“一穷二白”的脑子填满。

学识不论处处,可取之处皆用。尤其同行的谷大哥,因其木工为业,让我充实下,对山木灌丛,再次认知,荆条、对节、黄栌、六道木等等,如进树种大观园;野花遍地,花枝摇曳下,也是认知下的起点。

蒲公英,黄花灿艳

锯齿草,藕荷色尽染

锯齿草,相传鲁班仿生,锯子由此而造。

每次上山,虽然已望山止退,但仍喜欢顺山谷徘徊,贴近一份自然,呼吸感知这里的草木,身心融合适宜高山。

远眺山坳处,即为台阳电台红色遗址处

车里,路遇名唤“库隆峰”的一处山,兴趣顿开。同行的老苏告知山峰处有个“窟窿”而得名,因附近台阳山上有解放战争时期部队使用过的发射台,山脚下仍存红色记忆,同时还告知,附近的天户村的“中央广播电台遗址”的出处。

这是当年来时的记忆(截图)

天户,年6月曾至此,目的是看这里驻留的一处唐代陀罗尼经幢而来。

(相关文章链接——一篇小文带来的一次寻游)

两年前的目的单一,又逢村子整体拆迁,村南的这处“红色记忆景点”竟然错过。

始建唐代的西明寺

今天又至,村子虽然仍处于瓦砾之中,寺庙大门还因疫情处于管控关闭中(寺中最北端,就是国保“陀罗尼经幢”,详情可见文中引入的相关文章链接),但两年前的那份“炎热”,仍历历在目。

坐落村南的“中央广播电台旧址”,则是今日重点,重温那年的峥嵘岁月。

旧址新近整修,原二层灰砖楼恢复,但并未开放,周边仍处于瓦砾之中。

面西的大门楼

二层灰砖楼(一层已下沉,无法得见)

能有份精神食粮可参阅,也是此行中的一份“隆重”,当然午餐的山区特色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

饼夹蒸肉,味美足

忆当年峥嵘,思苦艰,品当今繁荣,尝甘蔗。不虚此行矿区一日游。

.5.8晨于云伫山房by杨群佑

闲来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