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八路军刚刚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刘伯承、邓小平即接到毛泽东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和朱德、彭德怀的具体部署。
师团以上干部在辽县西河头村召开作战会议,决定采取大的战略行动,进一步分兵。
师全师分为平汉路东路、路西两部,徐向前、刘志坚率部出马,指挥路东部分。
在全师会议上,刘伯承指着大地图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背靠太行山,脚踩大平原,山地平原共同努力,加上冀南已有的力量,一定会很快打开一个抗战新局面。
徐向前是黄埔一期毕业,五台山冶村人,与阎锡山的河边村仅一河之隔。
刘志坚是湖南平江人,曾任第4军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副主任。
他们两人率师路东部队团、师团和曾国华5支队三个团的主力,从辽县出发,翻越太行山制高点,出到河北平原。
徐向前、刘志坚率队到达南宫县城,与陈再道、宋任穷会合。
徐向前从鄂豫皖起,经过川陕和长征时期,一直担任红四方面军军事总指挥,陈在道一直是他的部下,宋任穷是一方面军的,与他不很熟悉。
摆在他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就是八路军在平原能不能站住脚,平原能不能开展游击战争。
八路军从红军时代起,就是靠大山起家的,一方面军在井冈山,二方面军在湘西,四方面军在大别山,都是深山区。
现在要在平原搞游击战争,没有深山的依托和隐蔽,自然地形对八路军运动不利,前进后退均有失据之感。
相反,日军的机械化兵种和骑兵倒有了便利条件,平原地区有利于日军发挥其装备优势。
徐向前、刘志坚,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兵贵先声。
他们分析了敌人各个据点的情况,决定首战距离南宫只有50余里的威县,打响第一炮。
威县是临清、邢台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咽喉之地,由日军清水大队部率一个中队和伪军驻守。
徐向前还是用我军的拿手好戏,围点打援,以团袭击威县,以团准备伏击由平乡增援之敌,以骑兵团和东纵1团准备伏击由临清出援之敌。
年5月9日深夜,团偷偷竖起云梯,爬上城墙,以山崩海啸之势袭入威县县城,守城敌人猝不及防,乱作一团,百名日军被歼灭,清水队长受重伤。
然后,再战任县,任县守城的是伪军刘二磨头、李道门,遭到八路军攻击后,已经神魂飞落,逃往邢台城去了。
八路军挟威一鼓作气,以破竹之势,大刀阔斧,连克曲周、丘县、广平、高唐、夏津、永年、成安、肥乡等10余城。
然后,徐向前指挥东路部队,在威县至邢台的公路上每日出击袭扰敌人的公路。
在解决了难缠的会道门和投降日寇的大汉奸两个问题后,八路军闻名遐迩,徐向前指挥八路军东路部队向深远广大地域渗透发展。
这样,冀南大部分失地恢复了,大致上肃清了冀南的敌伪势力,日寇兵力只能在铁路线上来回运动防御,不敢离开半步。
经营冀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向前、刘志坚、陈再道、宋任穷、李菁玉在冀南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已经开展的游击区建设为抗日根据地。
至于怎么样开辟根据地,建设根据地,这几乎是参与创造了井冈山中央根据地和鄂豫皖根据地的将军们的专业,他们工作起来非常程序化。
首先,向各县派出八路军工作团。
工作团在上层要联合当地军事经济著名人士搞统一战线,成立准政权性质的战争动员委员会,然后进一步建设上层建筑的政权机关,下层要与教会争取民众,启发民众,组织民众,建立抗日的村农会,村公所,组织民兵和游击队。
然后成立统一的军事组织,这时东纵已由原来的6个老连队发展到3个团和若干支队,2万多人马。
冀南军区成立后,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群任政委,辖区包括河北大名以南的直南地区,山东的鲁西、鲁北、鲁西北、河南一部。
军区和军分区的成立,统一了军事指挥,集中民运领导,集中人力物力智力财力和一切资源统一抗日。
抗日烽火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