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牺牲后,他远在湖南老家的母亲,按照家乡的习俗,把左权大哥家的小儿子左山继承给了左权,因为儿子不能无子。
当左权的夫人刘志兰得知这一切后,泣不成声,左权牺牲的时候,非常年轻,命运本有许多可能,但是他的名字,永远变成了一块土地的名字。
黄河如带,五岳俱朝,这是古代人们对太行山的一种称呼和比喻。太行山地处山西和河北的中间,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屏障,从地图上看,整个太行山逶迤千里,是实实在在的天下之脊。
陈毅元帅曾对太行山赋诗一首:
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
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
抗战,说的是抗日战争,左权将军的牺牲地,就是太行山。
刘伯承曾说,自七七事变后,毛主席就已经估计到华北战局的日后形势,所以让八路军的三个师深入太行山,控制吕梁和五台,以及太行山山脉,并展开游击战。
32岁的左权作为八路军的副参谋长跟随总指挥朱老总,和副总指挥彭德怀来到太行山,并在这里创造了八路军的伟大的胜利:百团大战。
前线的彭德怀
百团大战给日军的重创可谓是人人尽知,这场战役改变了整个日军的指挥官阵容,手下败将多田骏被调回日本,冈村宁次来到华北战场。
冈村宁次已经是侵华的“老手”,他深知冀中地区对八路军的重要性,所以打算直接攻打八路军的指挥部,年,冈村宁次派出5万兵力进攻冀中地区,打算来个包围圈。
不料,八路军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正率领主力向太行山进军,这就直接捣毁了冈村宁次的计划。
曾经和八路军打过几年交道的日军幕僚给冈村宁次提出建议:中国有句古话,叫擒贼先擒王,我们先抓住彭德怀,这就好办了。
冈村宁次这才对全军下发口号:抓住彭德怀。于是,日军把进攻的目标定为了太行山。
当时,日军第三十六师挑选了两个联队,组成了两支敢死队,它们叫“挺进杀人队”,一个小分队负责刺杀彭德怀和左权,一支队伍刺杀刘伯承和邓小平。
这年5月,日本在山西长治设立指挥部,并想方设法弄来了彭德怀和左权、以及邓小平等人的照片,发给部下,并化妆成八路军的模样,朝着太行山进发。
由于这些敌人中文不好,它们白天躲起来,专门晚上行动,但是这一切都逃不过彭德怀和左权等人的眼睛。
左权和彭德怀商量,5月22日有情报说,发现有大批敌人从辽县和和顺等地云集过来,很明显就是冲着总部来的。
但是总部这里的问题是,老百姓有很多,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左权建议还是转移突围。于是,一个庞大的战役部队形成了,有政治部,后勤部,还有党校,报社等,可见全是非作战部队。
左权
关于这点,多年以后一个野战政治部的老兵回忆,当时转移的有很多都是文职人员,以及还有很多老弱妇孺,赤手空拳,总部为了大家的安全,不得已开始在狭长的山谷里转移。
在突围中,左权和彭老总研究对策:左权率领总部和北方局向西北方向突围,罗瑞卿率领野战政治部向东突围。
当时的情况是,为了掩护大部队的顺利突围,左权决定留在十字岭做断后和掩护工作。
十字岭海拔多米,如果站在十字岭的最高处,这里山谷的所有沟壑尽收眼底,可谓是一览众山小。
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谁占领了十字岭,可谓就是退守自如,所以十字岭有多么重要,八路军每个战士,以及敌人都是心知肚明。
彭德怀离开后,左权镇守十字岭,左权说:“各位兄弟,这个山头有多重要,我不用多说了吧,只要我们多坚持一分钟,我们的所有人就多一点的安全。”
话不多说,此时的日军已经从山沟里走来,左权知道时机成熟,一声高喊:“冲呀,冲呀……”
突然,隐蔽在半山腰的战士把无数的手榴弹朝着山脚下扔去,随着冲锋号的响起,战士们像雷霆一般朝着山下冲去,这让敌人猝不及防。
整个山谷中,到处都是敌人的惨叫声,当然敌人也在疯狂地用迫击炮反击。左权战功赫赫,带领战士一次次地冲锋,敌人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但不幸的是,日军的一枚炮弹恰好落在左权的身边,左权让警卫员处理战场,不让多操心自己,不料最危险的一幕出现了,左权被弹片击中了头部,倒在了血泊中。
殷红的血染红了太行山,左权把37岁的生命留在了这里,年5月25日的太行山,比往日更为赤红。
至于当时的情况到底如何,左权的警卫员陈利财在多年以后回忆起了这让人泪目的一幕:
左权带领多人冲在最前面,而且是左权冲在最前面,当时敌人的炮弹已经飞了过来,左权喊着大家快点卧倒,前两发炮弹没有伤到人,但是第三发炮弹在左权身边爆炸了。
弹片从左权的额头打进去,没有流血,警卫员赶紧扶着左权往前走,还没有走几步,左权就倒在了地上,已经牺牲了。
因为战争还在继续,陈利财和几个战士把左权背在一个小溪边,用杂草匆匆掩埋了,几天后,才用棺材把左权下葬。
回忆这些的时候,陈利财痛哭流涕,他说当时他应该时刻跟着将军的,“我宁愿牺牲的是我。”
27日晚,在延安一直牵挂着太行山上的抗日队伍的毛泽东,接到了刘伯承的电报,毛泽东没有多说话,马上向朱德的住处走去,一路上,毛泽东脚步沉重,眼含泪花。
毛泽东见到朱德就马上给邓小平打电报,当时毛泽东写道:
5时来电,总部被袭,左权阵亡,我深感哀悼,瑞卿和立三等是否脱险?甚念。
对于毛泽东来说,左权的牺牲,对整个八路军是个非常严重的信号,一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说的,我们一定会把日本人赶回老家。
左权走了,他牺牲的地方辽县,后来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和毛泽东是老乡,都是湖南人,在湖南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湖南人流血不流泪。在左权的家乡,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北大的蔡元培也曾说过,湖南人性质沉毅,而且敢负责任。
而对于左权的妻子刘志兰来说,左权的牺牲一度是湖南人的骄傲。
左权去太行山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两个女性,一个是小时候母亲为他收养的童养媳,陈云青,一个是在苏联留学时候的女朋友,林友梅。
陈云青比左权大一岁,小时候虽然在一起玩耍,但那个年纪谁懂爱情呢,出门上军校的时候,左权嘱咐她:家里生活困难,你要耐心一点,多帮母亲干干活。
此后,左权每个月都要写信回去,问问家里的情况,去苏联学习前,左权曾给妻子写信说:如果我不回来了,可以选择其他人家。
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左权也是一个好丈夫。在苏联,左权认识了林友梅,根据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回忆,当时左权和林友梅认识后,相处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还是因为很多观念不合,分道扬镳。
年,左权回国后不久就回到了中央苏区,但是恰逢万里长征路,可谓是腥风血雨,年,北京姑娘刘志兰来到了太行山上,和左权一见钟情。
这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学生时代的刘志兰(后排左二)
刘志兰年生于北京,她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四个女娃,但是当时中国人习惯把延续香火的事情交给男性,所以在刘志兰之后,其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孩,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孩,仍然是一个女孩,母亲当场晕厥。
加上刘志兰,她的家里共有七个女儿,所以刘志兰告诉左权说,我们家里有“七仙女”。左权认为,刘志兰在言语间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子,她很喜欢。
刘志兰在北师大读书期间,和浦安修是同学,浦安修后来嫁给了彭德怀。这里要说的是,刘志兰在上学期间是学生会主席,非常优秀,从那时起,她就决定要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
七七事变后,刘志兰和好友一起去了延安,当时尽管有很多人反对她们,但是她们执意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延安学习不久后,她打算跟随中央巡视团去太行山上,当时刘志兰二十出头,青春阳光,她不知道,一生的福与痛,在这里埋下了根由。
浦安修、邓颖超、康克清
左权和刘志兰怎么相识,朱德的夫人康克清这样回忆:
当时,左权年纪不小了,但是就是没对象,朱老总非常关心左权的婚姻情况,多次让康克清给留意点,恰巧刘志兰在年春天来到了太行山上,但是有12个人,她还是浦安修的同学,这让康克清注意起了她。
一天,朱德实在忍不住了,觉得康克清办事顾虑太多,便直接找到刘志兰问,你有没有男朋友,没有的话我们左权怎么样。
刘志兰说,我考虑考虑,我对左权觉得印象很好,
朱德笑着说,那还考虑啥,左权一定不会有意见。
刘志兰和左权的结合,朱德这个媒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久,刘志兰便和左权在太行山结婚了,第二年,刘志兰生了个女娃。
因前方日军扫荡频繁,不便带着孩子,刘志兰于年8月回到了延安,在左权牺牲前,曾多次给刘志兰写信,他对这位女性的爱,都表现在了那一封封的家书里。
在刘志兰离开太行山不到两年的一天,左权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十字岭。刘志兰曾对自己的女儿左太北回忆过当年的悲痛:
刘志兰从战士们口中得知左权失踪了,刘志兰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便去问林彪,林彪说他也不肯定,因为没有准确的消息,但是刘志兰已经感觉到噩耗来了,她拿着左权写给自己的信,一个人在山坡下从晚上哭到黎明。
第二天,朱德把左权牺牲的消息先告诉了康克清,问康克清怎么告诉刘志兰,康克清一听就流泪了,她说:她今年才25岁啊!
不知道刘志兰真正得知左权牺牲的消息是何等的悲痛,此后在一篇悼念左权的文章中,刘志兰这样写道:
虽然几次传来你已经遇难的消息,但是我不愿去相信,我愿意以20年的寿命换你的生存。
或许是重伤的归来,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我都会尽力看护你,以你的残缺为光荣,这虔诚的期望终于成为绝望。
我痛恨自己没有在你的身边,分担你的痛苦,这是永远的恨事了。
刘志兰的绝望,或许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感同身受。
左权牺牲后,刘志兰很多年都没有走出阴霾,在好友的帮助下,她和陈守中重组了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刘志兰在北京市委党校担任教务处主任。
这时候,左权的女儿左太北已经长大,因为工作原因,刘志兰决定把女儿暂时托付给好友浦安修,临走前手中还有左权写给自己的信。
浦安修和彭德怀
那是左权给刘志兰写的最后的信,左权写道: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我们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左太北小时候是在延安的红色幼儿园度过的,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就是第一个报名上学的。
在离开北京去包头工作的时候,刘志兰把女儿带到了浦安修家里,左太北从小没有过过家庭生活,把女儿放到彭德怀家,也是彭德怀的一个愿望。
彭德怀和左权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他对左太北更是视如己出,第一眼看到左太北的时候,他的脑海里马上就会闪现出战友左权的样子。
这是左权的孩子,身经百战的彭德怀面对自己战友的孩子,他忍不住热泪盈眶,他说:太北啊,你知道吗,当时你爸爸如果躲避一下,或许不会牺牲,但他不能丢下部队,他自己冲在最前面,是伟大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
那些日子里,彭德怀对左太北关爱有加,甚至经常带着左太北到外面串门,左太北在彭德怀这里,感受到了无限的父爱。
一天,彭德怀突然对左太北说:太北,你想见毛主席吗?我带去见见毛主席吧。
当彭德怀带着这个小孩走到毛主席的身边时,毛主席也认了出来,左权的女儿都这么大了。当年左权的太行山上的光荣事迹真是历历在目。
左太北上学时期非常聪明,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她说,这是她继承父业的最好方式。
已经非常懂事的左太北,在年的一天,突然收到了母亲寄给她的11封家书,那就是左权写给刘志兰的家书,除了对爱人的想念,就是对女儿的想念。
“太北身体好点了吗?”
“太北最近活泼了一点吗?”
“别忘记让太北学着喊爸爸。”
这些字里行间的想念,让左太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父爱,纵然亲爱的父亲已经离开自己很多年了。
那一夜,左太北在昏黄的灯光下从深夜读到黎明,她兀自地说着:爸爸,爸爸,我想你了。
在左权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他一直在惦记着自己的孩子。
如此数年,左太北多次回到太行山,尤其是现在的左权县,在父亲牺牲的地方,她停留着,感受到当年的硝烟,感受着这时空里的父爱。
后记:
左权牺牲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军事家都在忙什么呢?
比左权大9岁的苏联名将朱可夫指挥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歼德军25万,他的辉煌战绩达到了巅峰。
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正在受丘吉尔的命令来到北非,取得了和隆美尔对局的胜利。
时势造英雄,左权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太行山,如果左权没有牺牲,日后必有一番作为。
多年以后。
在左权百年诞辰的时候,前文提到的左山,他的儿子左北红已经57岁了,在重庆大学教书,他是从很多资料中了解到左权的。
作为左权的孙子,他这样写道:
时间可以百年,可是永远不会有38岁。
爷爷太伟大了,因为牺牲的很早,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他,但,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作战的沉稳,爷爷在他那一代的人里面,是最优秀的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