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380185.html

图文|何世国

中国古代有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今有八位凡人探秘藏兵洞,就在前天。这天的天气阴冷,但适合登山。市场管理局的孙志江早上开车接我,约定去看看东仲水的藏兵洞。半月前东仲水村葛小明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他与村里人找到了老人传说的藏兵洞,还拍下了洞里的矿砂与钟乳石。我也很想亲自体验一番,于是约好友志江弟等一起前往探秘。

01

车到东仲水,先到葛保国的苹果园里小憩,几位村民已经在此等候。果园里粉红色的红富士六代苹果刚成熟正开袋上色,粉红色果实又红又大挂满枝头,我抓紧机会寻找美景拍照观赏。葛保国的果园搭有小眼防虫网并且果实套袋,因此没有病虫害,保国兄说下河看山洞路途较远,为了防止大家路上饥饿口渴,随手摘了一袋苹果背在身上以备急需。

同行的还有东仲水村两委成员葛小明,小明的爱人王小堂,村民赵明磊、郭世茂,孙志江的朋友路爱国,恰好是八人。其中小明、明磊是前几天第一批探险队员,熟悉道路状况。穿过茂密的前沟荆棘丛到达河底,就是我曾去过几次的前河口。继续前行是三岔河口,这里往左是后湾河与大寨,往右是下河,往前是前河。一行人穿过芦苇荡,光溜圆滑的青石板河床就在眼前,河底一沱沱水洼清澈见底,有的像鸡蛋,有的像耳朵,有的像簸箕,有的如盆有的如线,站在水洼前欣赏天然石盆美景,让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行的志江、爱国见状兴奋不已,纷纷在水潭边拍照留影。

河底的草色即将发黄,一片片黄栌开始泛红,向人们传递着晚秋的信息。走在前面的小明、明磊用一块黄矸石,将青石板上的角石化石提前作了标记,以便引起我的注意。尽管我前年已经拍过写过东仲水化石,但今天看见依然亲切,三亿年前的古生物世界与我有缘,我边走边记录被岁月铸成永恒的古老神奇。

02

一行人走走停停看看,试图在河谷中寻找新的历史信息。但除了已经熟悉的化石和古代瓷窑的匣钵碎片,没有新的发现。偶然看到一块类似陨石的铁蛋蛋摆放在岩石上,估计是游人见到后暂存在此结果忘记了,我拍了照片,小明说那是铁拱蛋,于是我觉得没用就随手扔掉了,离开后越想越感到像火山石,又觉得可惜,但后悔也没用。同来的老郭收获不小,一路上不时钻进荆棘丛,挖了一大把草药,经询问才知道那叫接骨草,是治疗骨科风湿病的仙丹良药。

在龙洞山下的拐弯处,大家再次欣赏整齐的天然石台阶,河底奇形怪状的白纹石。河道拐弯处雄伟高耸的悬崖峭壁极其震撼,让人不难想象在亿万年前,汹涌的洪流波涛带着石头冲撞拦路的大山,然后被迫向右折弯,将山体切割成齐刷刷石崖,当年那轰隆隆地动山摇的场面是何等壮观?

龙洞坑边光溜溜的三道梁是我们前行的唯一障碍,因为是大斜坡,我小心翼翼一步步缓缓迈过,而同行的王小堂却飞步跑过,让我不得不哀叹自己的年龄与体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句实话,我现在不仅腿脚变硬,饭量也大不如前,身上仅仅剩下一点自以为是的勇气,是不是人生的悲哀?

小明指着最大最深的一处水洼告诉我们:这个水坑因为毗邻对面悬崖上的龙洞,因此叫龙洞坑,水深两米且从来不会干涸,里面有鱼和螃蟹,过去还有老鳖,小时候常偷偷跑来洗澡。

03

走过龙洞坑,距离黄河三岔口已经不远。在这里我突然发现河底有许多带花纹的大青石,上面的图案毫无规则,既不是美丽的白色石英细纹,也不像石中裹挟的方解石,很像远古时期海底的海百合梗,但断面又看不到蜂窝状的内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毫无规则的白条条纵横交错,或弯曲或平直,不仅布满了岩石,而且从侧面能看到层层叠叠,这不是植物是什么?我突然想起,在小黄河村边的一块石头上也发现过这样的花纹,询问保国,才知道此处距离小黄河不是太远。

由此联想,东仲水与小黄河可能属于同一地质层,所以才有如此相似的奇石存在。惊愕之余更加感叹,东仲水的沟谷还隐藏着许多我们未知的大自然密码,期待着继续去发现探索。

在三岔河口,我又看到了神奇的一道道倒拱形石门,可惜前年见过的一滩芦苇没有了,大概是暴雨冲刷带走了河底的泥土,芦苇已被迫搬家。从这里往左转通往罗河村叫罗河,右转通往小黄河村叫黄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王庄河上游黄河段。不禁赞叹这条平时没水的季节河会有这么多名字,更佩服河底水与石交织的自然景观,移步即景绝无雷同,比人工开凿的湖光山色漂亮多了。

沿黄河向前,白色植物条纹的大石头随处可见,只可惜块头太大没有能力搬回家。沟底的红叶越来越浓,两侧的山崖越来越好看,植被也越来越茂密。继续前行三里许,同行的朋友指给我看前面的山崖,离地二十多米的山腰上,隐隐约约有几个山洞,其中树丛中的一个洞,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目的地,东仲水人说那叫藏兵洞,上面还有大潮洞、小潮洞,但今天时间不足无法体验。

小明、保国、老郭、明磊四人在前边开路,剪去拦路的荆棘,在陡峭的山体上开出能立足的土窝,让我们在下面等候。半小时后路通了,等到攀登时我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路,而是悬崖石壁,陡峭程度已经超过了60度,且找不到手脚借力的地方,需要人前拉后推才能攀登,此时又觉得挎着相机拿着登山杖特别碍事,扔了不是不扔也不是。好不容易一步一挪登上悬崖,才发现崖边仅有一条半米多宽的石堎,行人需擦着悬崖走,脚下路肩不平,右边向下倾斜,一不小心就会踩空。身体紧靠山崖不能随便转身,更不能背对山崖下蹲,否则人飞下去就成仙了。尽管处境危险,我还必须随时拍照,给探险者留下勇敢的记录。战战兢兢的时候,已经不知道相机如何对焦了。

04

一步步走过崖边小道,前面荆棘丛中出现了天然石洞,洞外是一米多宽长满荆棘的开阔地,洞边摆有台阶大部分被毁。细看那山洞,洞口宽四米多,高约两米,洞内前厅长十五米,宽约五米,高约三米。从山洞中段开始,地面已被流水带出来的白矸土拥塞而抬升,越往里土层越高,尾端空间只剩下不到一米高,人只能猫着腰进去。继续向前,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山洞也收缩狭窄,用手灯照射,发现巨石后面还有十多米几乎全部被矸土填满,不清理无法进去,这洞究竟有多深暂时还无法判断。

小明在清理地下沉积物,从矸土中找到一截木炭。明磊在忙着直播。我拍下了几处附着在洞顶的钟乳石细节,还有洞中石台上的两处鸟巢。从山洞的现状分析,应属于天然破石型石洞,顶部和后端破裂的青石犬牙交错而且漏水,下半部分有矸石岩层,流水痕迹明显,前厅有人工凿宽与人类生活的痕迹,但未发现灶台、厨具、碓臼、工具,估计最多也就是古代放羊人暂时栖居的场所,或者人为开采矸石所致。如果用于军事,可谓是一夫当关万人莫开,悬崖边的石堎是唯一通道。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挖掘后才能定论。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是下午1点半,考察任务圆满完成,大家才感到肚子有点饿,保国把带来的苹果分给大家。周围的石洞看来也只能下次考察了。不过这一带人头蜂窝太多,且道路狭窄危险,登山必须注意安全,在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之前,不建议驴友前去考察。

05

直到下午1点40分,大家才依依不舍下山回返。在路上一个水洼里,志江捉到了一只小螃蟹,挺乖,又把它放了。而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一个念头,如果让这条河沟里的水流动起来,那肯定是山区旅游一大景观。

回到村口,我带着志江、爱国到年老二团攻打小底村牺牲的六位烈士墓前吊唁,向烈士鞠躬致敬。下午4点回到小堂家,主人已经做好了香喷喷的土鸡蛋捞面条,我确实饿了,一口气吃了两碗,这才发现自己还能吃饭。然后到保国的果园里买了两兜苹果,一行人才兴匆匆返程。

这次探秘让我更加清楚东仲水村名的由来。万历年河内县志记载该村叫众水,意思应该是河流很多,过去太行山植被茂密,村边的前河、后河、老王河、前湾河、后湾河、罗河都有潺潺流水,村名由此而来。顺便说一句,上次写白坡的文章,将民间流传赵家出小主误写为白坡,经白坡人证实确实应该为东仲水,特此更正,并向东仲水村民致歉!尽管这是不靠谱的民间故事。藏兵洞,神仙洞,期待着与你重逢!

让人高兴不起来的公交站牌,听说因路况太差早就停运了,已成为摆设葛保国的苹果园

美丽的前河景观

探秘藏兵洞

捉到一只螃蟹接骨草

古生代植物化石铁拱蛋还是火山石?古瓷窑匣钵片二次沉积岩角石化石不忘革命先烈,不知道刘伟烈士为何没有转移到烈士陵园

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后台添加白名单,本平台公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