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

——南太行旅游记

河南南阳梁铁牛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久居于城市里,必会感到压抑与憋闷。

就会想,到山水之间亲近自然,恢复些元气与精神。

第一站是驾车去豫北的挂壁公路村:郭亮。

苦行4个小时,天黑的时候终于到达景区山下。询问停车场保安去村里的路线时,当地的村民走过来搭话:还有一段山路呢,俺带你们去吧,不会让你绕路。前面不远处就是景区售票处,买了票驱车直奔山上,中间经过一段挂壁公路,就到郭亮。俺家开的有"山崖人家"(客栈),门口有观景台,保证你满意……

我和妻子一琢磨,反正到了陌生地方,不能乱撞,那就去吧。

山路十八弯,果然如此。一路盘旋着由山底渐至山腰,用眼睛余光回扫两侧山体,一侧是陡峭悬崖,另一面则是高不可攀的万丈峭壁,直通天际。

我们宛若一只鹰,翱翔于南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间。之前,因我们曾有过驱车神农架大山深处旅游的经历,所以,对于盘旋太行山也就没有什么顾虑。

终于到达海拔米的郭亮村头。停稳车,看到许多游客正在旁边的悬崖观景场写生或拍照。我走到崖边,四面瞭望。此刻,虽身处一隅平坦地,但往下看是深不可测的大峡谷,向上望是高耸入云、连绵不断的太行奇峰,好不惊心动魄。妻在身旁说,太行山虽奇俊,但并不显得突兀,高大的树木不多见,但奇花异草却处处可循,容万物纳天地,可见太行之精神。

住下客栈。趁着天色傍晚闲暇之余,我们沿着崖边公路走进郭亮美食街,据说也是郭亮老村,不过在游客眼里,这里早已经过修砌改造后变身为靓丽的山居风景街。

山路全已硬化,配套设施齐全。如果不看四周高耸入云的山脉,哪里会想到这是身处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一道街?

街道沿着峡谷溪流的岸畔而建,由高而低,一应建筑傍着街心道路分开两端,有徽派建筑,仿古风格,也有原生态合院,挨挨挤挤,不一而足,但太行山的徽记印在每一幢建筑里——深深浅浅或多或少的太行岩石板,都镶嵌在山居人家的墙体里:这是大山子民特有的符号或印记吧。

不由得驻足于一处农家宾馆门外。火红的大丽花开的正闹,扁豆架上缠绕浓紫色的花蕾,竞相吐艳,从墙体拐角冒出来的一棵老山楂树,正擎着无数紫红的山果炫耀丰收的景象,仔细看,不,竟是两棵老山楂树,间隔并不远,却都是一样的满树红果。

稍远处,还有南瓜秧,挂的大瓜许是被摘过,秧子上兀自挂着黄色的花蕾和小瓜,瓜秧扯的好远,间或有喇叭花、凌霄花和一些不知名的山花,散落期间,起起伏伏,错错落落,有虫鸣两声,有鸡叫鹅吟穿插其中……

妻似乎忘了行步和所处,问一声,我们这是在世外桃源吗?

夜色阑珊。我问妻,可去门前悬崖下的挂壁公路散步,一赌奇观?妻摇头摆手说累了,不愿冒险。

在夜色中亲临现场,观感亚洲第九大公路奇观,别有一番情趣。挂壁公路一边紧邻万丈深渊,身旁是悬崖峭壁,脚下和另一侧,则是10亿年光阴前形成的层层叠叠的花岗岩(或玄武岩)山体,身处人工挖凿而成的岩石隧道里(注:挂壁公路连续有米,目测仰角有30度,海拔高度米,路宽可会车,隧道高度4米),偶尔有一两声赶路的汽车擦身而过,紧接着一片宁静,令人笃定,仿佛置身于世外,行走于旷古时代,正与山神、远古的风、洞穿光阴的万物生灵,和谐共处,亲密接触。

我把夜探悬崖公路的感触说给妻,她说这么难得的奇观必须看看,次日黎明,陪她临场重走了一小段,她同样震撼不已。

出行第二站是万仙山景区里的黑龙潭大峡谷。

前一天在郭亮村只是点墨了挂壁公路奇观,因为豫北天旱许久,并未见泉涌似的山溪和流水,心感遗憾。就连山间的毛竹,也长的蓬头垢面,瘦弱不堪。妻反复吟咏"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并解读曰:大山里的毛竹没见过世面,身子尖薄,肚里空空如也。它并不知道山外的竹子如何高大如何挺拔,而自我感觉牛叉叉,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浮华姿态,如何能成就大事?

我笑而未答。妻或许是在说我说她说其他,道如此,没错也。

车到大峡谷,步行拾阶而上。

妻一看又是山路十八弯,台阶曲径通幽,看不到头。她怵了,索性走到一家卖山货的亭子前,搬来一条板凳坐下,和山货老板聊起家常话来。

我乘勇前行,赶上前面一行游客搭伙,攀登山路。

密林间,巨石布满干涸的山谷河床,台阶或栈道沿着峡谷迤逦向南,伸向愈加顿挫、愈加纵深的山涧。

山径散落在四周高耸的大山深处,一路盘旋而上,所经之处,或有崩塌落下的远古巨石阵,或有仅容一人通过的"华容道",累了就啜一口水,叉着腰还想喊一嗓子,旁边路过的环卫工说,山谷里缺水没有了回音壁的媒介,不会有回音的。哈哈,我猜这位环卫工大姐或许当年也是清北毕业的大学生吧,不然,用词怎会那么讲究?

爬山是个累活,"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大道理,都懂,一旦爬山涉水重复不停,很多人会选择中途放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攀行约有半个多时辰,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三年环山处,绝壁挂水帘。

山,亦然是万丈峭崖,山巅并无茂密森林,半山腰处则郁郁葱葱,灌木丛生。三架山相对耸立,云雾飘渺,其中一架山飞流直下,有瀑布水花四溅径直坠入山底,自成一潭,潭中水色暗绿,深不可测,即"黑龙潭"也。

潭中水溢,外围变一浅湖。湖水呈浅绿色,细看,有几许小银鱼畅游其中,而岸边有竹筏三五个,艄公慵懒地打着瞌睡,偶尔抬头望望,或许正等着爱热闹的游客能泛舟其间,寻些别致的山涧水趣……

下山途中,又遇着环卫工大姐。我问她,潭水充盈富足,飞流之下,直入谷底,顺峡谷而出,为何百米之外竟一片干涸景象?她说,这里已经有两个多月没下雨喽,山里到处都是大旱,潭水一经流出,很快就潤进无垠的大山里,哪里还能泉水叮咚、一路欢歌向下流啊?

碰到妻时,妻问我,你知道松果和腰果这些山货咋甄别优劣吗?我摇头,她说,坐着等你返回的期间,我看这家山民卖了两袋山货,都是外地游客团购分包了。

最后一站是朋友推荐的景点,奔袭新密的伏羲山大峡谷。

赴这个景区时,已赶上国庆长假黄金期,蜿蜒曲折的山区路被拥堵得车水马龙,蚂蚁搬家似的前行,惶惶然,颇有赶大集的感觉。妻说,算了吧,撤回去,不喜欢凑热闹,要的是清净气爽、可以散心的旅游。我没搭她的话,方向盘在我手里,神州行我看行就行。

这座大峡谷,坐落在群山峻岭的底部,若单从外面看,不走进去,绝对会感觉毫无可看之处。

顺着山门进入,稍稍转角处,即是深谷,远眺,谷底是一泓蓝湛湛的湖水,四周满眼苍翠,不由得感慨一声:有水啊,果然是个好去处。

景区里的山径随着山势起伏,或栈道或石板路,仿佛诗歌里的小令,五线谱里的音符,跌宕蜿蜒。好在这里的山,大多并没有太行山的雄伟高俊,岩石板却与南太行的相近,山形亦颇为壮观。

行走在自然山水搭建的键盘上,忽而乘云直上,忽而落于谷底。人就像音符,叩响大地;泉水叮咚,恰似山歌。勾勒出一幅绝版的视听盛宴式的画面,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走一段,就是一潭,一瀑,一谷,一线天。三里不同天,十里似仙间。

妻说,又累了。坐下来看山看水,就很美。

我独自前行,毕竟无限风光在前方招引。潜龙瀑、黑龙瀑、亢龙瀑、飞龙瀑……一道道峡谷险滩,都渐渐退在身后。当攀行至峡谷一半路程时,半山腰处忽有一开阔处,曰"聚仙园"。游客显然是爬累了,气喘吁吁的都在此停留歇息。我脱掉外套,落座,才发觉微汗浸润,脚力已显不足。

"爬不动了,返回吧?"身旁的几位游客商量着,这话被我拾起,正中下怀,拍拍衣服,起身,开始半道返程。

和妻汇合一处时,天色已晚,赶紧出景区。此刻,峡谷深处弥漫而起的水雾,四处横溢,漫天遍地堕入云里雾里,回望来时的路,早已不见踪影。驱车盘旋前行,方圆十几里的村落、群山、道路和天空,全都入了云端,变为云海仙国。

我对妻说,此为仙境,今日未能畅游景区全貌,落下遗憾,若有机会,必当重游。

旅游归来,再入浮尘。行走自然,奇险趣美的山水涤荡去心灵的浮尘,人世纷扰、红尘繁华,了了于心,如如不动,一并从容笑纳。此后,吾心即宇……

是为记。

(注:文中图片,图一采用南阳广播电视台照片,其它均为作者自拍)

来源:中州作家中州作家文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