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画的后面,

跳动着画家的脉膊,

在塑像之中,

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

——里尔夫

本期画家

戴士和

[画家介绍]

戴士和

满族

年9月

籍贯北京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政协文史馆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协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政协文史馆优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政协文史馆优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油画艺术画艺术委员会会员。

以下作品皆来源于其艺术展览《雪泥鸿爪》(.3.26-.4.17北京)

《那把伞》

《那把伞》是戴士和先生的写生作品,戴士和先生表示:“在旅行借住的楼顶平台上有一把大遮阳伞,在烈日下站着,它旧了,还挺矜持的,不说放不下架子至少也是自视不低。我被打动了,就画了两天。第三天刚画完,忽然一阵风把伞张开,从底座上拔了出去腾空飞起,这么沉重的大伞从楼顶飘摇而起,然后直直扎到十楼下的绿荫道上。好优雅又很凶险。幸好我是刚画完了。警察被惊动,一刀切,把所有屋顶平台的遮阳伞一律取缔了。”

《泰北绿荫》

写意看似手头上的一种形态,实际是一种更内在的精神,平时就兴致不高的人很难进入写意。人是挑不了写意的,倒是写意很挑人,移花入盆还要看合适不合适。戴老师画上的这些域外游记,每張画大多有故事,他在意这些景或人的故事。这些入了画的景和人,应该说都是他在平常生活中邂逅的性情记录。

《满面春风》

这些入了画的景和人,应该说都是他在平常生活中邂逅的性情记录。

《在太行山上》

这幅作品是戴士和先生今年的新作,也是他尤为倾注情感的一件作品,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的动机想画的是太行山的一个古寨,叫岳家寨,是岳飞他们家的,我们现在说岳飞是民族英雄,但当年被满门抄斩,就剩下那么点能跑的、能溜的,就溜到这儿了。在太行山里面,就找了一个人迹罕至的、路非常不好走的那么一个地方,窝在里面隐姓埋名,一直活到今天,到现在咱们到处都是高速公路了,去那个地方还得一步一步走。这个地方无论是地势还是山村都非常好,它的味道不是一般人说的那样穷困潦倒,那里面有精气神,有一种不服输不认输、不放弃的一股劲头,就算到了老山沟里,也要祖祖辈辈往下传,说我们是这个民族的功臣!了不起,我佩服。我是看重这个,什么形式感这些东西,我没想过”。

《泰国老司机》

戴老师画画非常讲究兴致,下笔的过程有玩的心态,也很有较真的劲头,那都是对写生对象的在意,但绝不会僵掉自己的画兴。这个过程很重要,至于这个画是不是周到,画多长时间,深入不深入……倒无所谓,真的像张宗子讲的人无疵不可交,因为了无“真气”。保住了趣味和朴素,整个下笔的过程尽了性情,就画而言,起码是大节不亏了。这是写意画该讲究的命门,和那种任务画、制作画完全有别。

《祥云》

画家李秀实在接受采访时说,戴先生的画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感情“很多都是从生活中很小的一些细节作为一张作品画出来,所以就和一般的为画而画的创作不一样,这作为一个画家来说是很难得的。他的艺术很宽阔,上下纵横都能贯通。既能组织起写意油画研究院,这在中国油画界是个大事,又能作为艺术家不断创作;不仅能画,也能写,这是比较少见的”。

《香港大屿山下》

戴老师说总喜欢走更多的地方,看更丰富的世界。这个过程画多画少不重要,倒是走多了,看多了,自己的画就有了新的视觉阅历。

阅历,对一个人,对一张画多重要啊。

和戴先生的作品一样吸引人的,更是他面对艺术和生活的状态,戴士和先生说:“艺术追求的是那种精神上的完整性、完成性。就有点像文学,既可以体现为精雕细刻的骈文、小说,写出一大厚本的东西,也可以是三句两句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主要是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追求,那么就要对完整性和完成性有不同的标准,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一个活的艺术作品追求的东西”,这种状态先于作品。强烈的感受超越了概念和理论,展览中的每件作品不表达某个故事,但如戴先生所说,它们背后都有故事,包含了某种心境、“存在”和移情。当问到“为何真诚是画家很重要的一种素养”时,戴先生只是说真诚的确很重要,并没有解释。但实际上,其中的原因他已经回答了,生活的真切与理想已经在戴先生的作品中凝结,静静地流淌着。

编辑/庄晟艺

文稿/郑家静

初审/陈黎黎

终审/李晓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