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巍巍太行高耸蜿蜒,上接燕山,下衔秦岭,贯穿于中国大地的腹心,耸立起中华大地的脊梁。太行山东麓,沧海高山的演变,茂林乱石的更替,造就了独特的山水地貌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邢台,这座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拥有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就坐落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在这个古老的土厚水甘之地,有一个余年的学府,“三杆子”精神照亮了万千学子前行之路。在这座以“纯德实学”为校训的百年邢台学院,一众人、一个团队,几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风餐陋宿,足迹遍布太行山脉南段东麓的山水沟涧,记录和研究眼前每一个动物和植物。数年的积累和付出,终于成就了以太行山植物为特色的邢台学院自然科学馆。
本馆建成于年3月,占地面积平方米,是一所集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科学展馆。目前全馆共收藏动物标本件,种。按照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进行分类,有无脊椎动物件,包括昆虫标本件,珊瑚和软体动物39件;脊椎动物共件,包括哺乳动物38件、鸟类件、鱼类31件、两栖和爬行动物26件。馆内现存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36种。一级保护动物有金丝猴、熊猴、金钱豹、白鹤、金雕、蟒蛇、大鸨、扬子鳄、豺。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猞猁、小熊猫、虎纹蛙等。
自然科学馆共收藏植物类标本余份、余种,隶属于85个科、个属。重要的资源植物有酸枣、黄精、金银花、柴胡、黄芩、桔梗、益母草、藿香、远志等。一些重点科的典型植物制作成蜡叶标本进行陈列,以便于参观学习。全部植物标本均由生物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在进行野外考察、实习时采集和制作,绝大多数采自邢台西部的太行山区。本馆是当地野生植物微型的资源库。
本馆一部分资源采用开放式陈列法,将展品直接陈列在地台、展台之上,展品易于养护更换、方便观众近距离欣赏。与岩石类展品不同,不少珍贵的动物标本和一些植物标本较为脆弱,其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维护其安全异常重要。因此,一部分资源采用封闭式陈列法进行展示,有效避免了光伤害、有害气体伤害、微生物伤害、温湿度失调造成的伤害、观众的触摸造成的伤害等,保证了优良的观展条件。
邢台学院自然科学馆由自然科学知识科普区、太行山植物腊叶标本区、昆虫王国、仿真动植物生态园、动物标本展示区、鸟类天堂、浸制标本区、矿物标本区、互动体验区等组成。各区通过廊道相连。
自然科学知识科普区通过大屏幕播放自然科学知识,展示大自然的奇妙。生物进化树展示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等五界生物,以及生物物种间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植物腊叶标本区展出余份采自太行山的植物蜡叶标本,配置了28个常见科特征介绍,是目前省内太行山分布植物展出最多的标本馆区。昆虫展示区共展出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蜻蜓目等包括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草蜢等。鸟类展示区上架鸟类余种,其中白鹤、金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动物标本展示区,单独陈列了金丝猴、熊猴、金钱豹、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
其他动物标本与仿真植物、假山模型结合,手绘太行山秋天黄栌树“层林尽染”的自然景观,配以灯光,复原再现了群山、石垴、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自然场景——“太行秋韵”模拟生态园。在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显微镜,在电脑屏幕上观察细胞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活动特征,也可以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自己徒手做切片,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
自然科学馆以满足教学科研、助力科普教育为目的,服务区域经济,共享资源,奉献社会。百年学府育英才,绿色太行书文章。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邢台学院自然科学馆一定会被打造成为邢台最好的科普场馆,成为省内最有区域特色的生物标本展示、收集和研究基地。
文图来源:校党委宣传部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排版校对:穆亦萌张雯妍
编辑:张佳欣刘思涵
审核:张盈利耿民霞
融媒体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