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中我们易县有一条叫蒲阴陉,你走过吗?易水渡-11-:22上下五千年,也许没有一座大山如太行山这般,和中国的历史发生过如此紧密的联系。太行山的两侧,不是古都,就是交通要道或战略要冲,山间通道众多。中国最古老的字典《尔雅》解释说,“山绝,陉”。太行八陉最初指的也许就是太行山脉中八个断开的山口,陉由南到北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和军都陉。太行八陉和巍峨奇峻的太行山一起,已经成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八陉形势图蒲阴陉蒲阴陉起于河北易县,经过紫荆关到涞源。蒲阴陉到涞源向北和飞狐陉相接通蔚县。紫荆关是蒲阴陉上著名的关口,为长城内三关之一,曾名五阮关、子庄关、金陂关。但也有专家学者说,蒲阴陉应为保定、顺平、倒马关、走马驿、灵丘一线,倒马关亦为长城内三关之一。这两条线都在太行山中穿越,紫荆关前是拒马河,倒马关下是唐河,都是险要之地。紫荆关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汉时称上谷关,后因山上多紫荆树易名紫荆关。现在的建筑是经过明朝时期的大建特建后留下的。紫荆关南门的二道门二道门上的题字:紫塞金城紫荆关有两大特点: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的历史最悠久的名关之一;大城套小城的结构在全国的长城中独一无二。不过这种独一无二的结构现在只能从绘图上看到它的平面了在紫荆关发生的一次著名的军事行动堪称经典,年7月,也先率瓦剌军三路攻明,在河北怀来东南击溃明50万大军,于土木堡俘明英宗朱祁镇,是役为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借英宗要挟明廷。但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瓦剌未达目的。后瓦剌挟持英宗攻明,前锋抵紫荆关,遭守关明军抵抗,瓦剌军令人向守军传达英宗旨意开关,但遭明军拒绝。于是瓦剌军在关前与明军对峙时,出奇兵翻越紫荆岭,从关南拆毁边墙而入,明军腹背受敌,紫荆关失守,也先大军便从紫荆关直逼京城。当年八路军过紫荆关大桥的照片(老照片出自沙飞摄影集)从紫荆关城内中心位置由北向南看:三重门(紫塞金城)、二重门、南天门:老照片出自沙飞摄影集与上图同样角度拍于年图文综合整理亚克夏博客及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8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