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末,报名户外团去了鹤壁淇县黄洞乡的古村落。

具体线路是黄洞乡石老公村、马坡村、温坡村和桃胡泉四个传统古村落串村游,说白了就是在这些村子之间的乡道上走一走。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山间小道上随便走走,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因为山里的小道与平原不同。山里的小道,曲折蜿蜒,前方是山,身边是水,望着山景,玩着溪水,全不似平原上宽广平直的村道那么乏味。这个季节,空气中飘散着成熟的谷穗散发出的浓浓谷子香,还有山崖上一树一树红红的的山柿子,还有山道边梯田里墨绿的红薯秧子和长势正浓的浅绿的胡萝卜缨子,山风徐来,满满的丰收气息,一派静谧祥和的初秋景象。

初到石老公村的时候大概是早上9点左右,车停在一处山崖下。下车,扑面而来的一股山涧特有的清凉顿时使人精神一振。山峦后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把连绵起伏的山脊线照成一抹黑白剪影,群山都似披上了一件金灿灿的衣裳。站在崖边,远远望去,群山朦胧,层峦叠嶂。入目深深浅浅的各种绿,还似带着昨夜的露珠,看起来如此清新如此葱茏。而崖隙间漏下的点点日光,则霎时为这幽静的山谷增添无限生机,但清凉的空气却依旧。

稍作整顿,便开始向村里进发。入眼的是一条曲折蜿蜒的乡村小道。路边是一条浅浅的小溪。偶有水流稍大的地方,当地人用石头砌成了一个个小瀑布,远远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右手边的土塬上,种满了玉米稻子红薯等各种秋作物。玉米已掰,稻谷已熟,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有的谷穗已经被收割,只剩光秃秃的秸秆还伫立着。

由于还没霜降,红薯叶子仍旧是墨绿的,有的是紫绿色,长长短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墨绿的海洋。懂行的都知道,红薯叶子可是个好食材,带着梗炒了吃或者只掐了叶子拌面蒸着吃,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所以看到这大片的红薯叶子,且又无人看守,顿时有一种去掐个痛快的冲动。

事实证明,不光我懂行,两辆车上百十个老娘们儿,大都是懂行的。回来的路上就看到有几个竟然真的挺进了红薯地,而且不光红薯地,萝卜地也顺便被宠幸。白萝卜和小白菜的秧子或许是长得太稠密,于是热情的大姐们就主动帮它们剔了剔苗儿。红薯秧子也是大包小包进了随身带的塑料袋,没带塑料袋的甚至撩起衣襟包了,于是红薯梗白白的乳汁便星星点点浸湿了长褂,管他呢,这样子拍照更别有一番风情。既拍了美照又饱了口福,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美事!而我,却一直都是个行动的矮子,思想的巨人。纵使在脑子里盘算千万遍,一旦行动,便认了怂。只能站在一边,望着别人的大丰收,流着口水羡慕罢了。

太行山里的古村落,大抵都是相同的。从河南最北端的林州到鹤壁,再到新乡、焦作和济源,这些隐没在太行山里的小村落,房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石头建筑。石头大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山上凿下来,却也都凿得工整。难得的是石头之间竟然都能对接得严丝合缝,且家家都是两层,从地基到屋顶,大大小小的石块被工工整整的粘合在一起,坚固如一个石头的堡垒。

且大都是一层住人,二层是阁楼,阁楼上主要放粮食和一些杂物。一层与二层之间往往有一个梯子,可以爬上爬下。在二层的阁楼上,朝阳的正面和东西两个侧面一般都开有几个又小又窄的窗户,大都是木头格子的窗棂。进去屋里,一般光线都比较昏暗。但这种石头房子有一个好处就是,冬暖夏凉。因为厚厚的石壁太阳晒不透,冷气也穿不透,所以一年四季都保持了相对恒定的温度。

我很喜欢这种石头的古村落,天然一派宁静古朴。但现在大多村子都已经十室九空了。看似好端端的一栋房子,好端端的围墙围着,门口种的鸡冠花仍在开,但走进去一看,却满园荒芜。屋门被上了锁,铁搭链早已锈迹斑斑。有些连门窗都没了,屋里的陈设一览无余,只是全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或许自从主人走了之后,这间屋子便再也没人来过。这些陈年旧物,便在日暮晨昏的交替中,一年一年,写满了岁月。

每到一个村子,便进去转一圈。这几个村子都不大,十几二十来户人家吧,顶多剩六七户有人住,且大都是空巢老人。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去城里了,打工和上学。只有这些老人,守着这住了一辈子的老屋和几分薄田,顶多还有一条老狗相伴,寂寞度过余下的岁月。

由于常年孤独,所以偶尔外面来几个陌生人,他们是高兴的,也是欢迎的。这些陌生的人,起码会让他们沉闷了许久的巷子暂时鲜活起来,哪怕只有一会儿也好,就算只呆几个小时,这种新鲜感也会让他们咀嚼上十天半个月,也许会更久。而且,从山上采来的晒干的山野菜、自己种的包谷和小米,晒干的柿子干、还有花椒和核桃等等一些山货,也多少能给他们换几个零钱。所以如果这些人能够常来,那么柴米油盐的钱,也够了。

偶尔,有个比较大点的村子,恰临在路边,而且又恰好有一个有点头脑,年龄又不太大的人也留在了村里,那或许就会开起来一家不太齐全的农家乐。不用多少有名头的菜肴,只一碗手擀面即可,配上自己种的茄子土豆辣椒之类的,简单炒个菜,能饱腹一顿午饭,足以。

或者再弄一个冰箱,放些啤酒饮料之类,再加上自己家里的山货,更有头脑的会去深山的山洞中掏些形状奇异的石头,或是挖些崖柏修了造型,摆在院子里顺便售卖,那么这就一定算是一个比较有规模的农家乐了。如果是春夏秋的旺季,三五成群的散客或是成团结队的游客接连不断,那么这小店的生意肯定会很不错,这一年的收入,肯定也能温饱之外有盈余了。

温坡村就有这样一家农家乐,叫“老门老户”,名字倒还真有些意趣。上车前领队每人收了十块钱,说是午餐费,面条,管饱。山里条件有限,没有那么多荤的素的,所以一碗手擀面,便是最适宜的饭食。中午的面条还真不错,是芝麻叶糊涂面条,要在城里,一碗真正的芝麻叶面条大概是下不来十五元一碗的,而且是特别秀珍的那种小碗。这里原汁原味的芝麻叶,另还加了黄豆、白萝卜干和胡萝卜丁,柴火大铁锅熬煮出蔬菜的香,再加了纯手工的擀面,稠糊糊香喷喷,凭你吃几大碗,都是十块钱,借用儿子的感慨,着实是巴适得很!

在最后一个村子一家农户了买了两斤小米,说是今年的新谷新磨的小米,尝尝新。每次去山里都不会空手回来,多少带个东西,哪怕一块石头也好,它代表了我的留恋,和曾经去过某一村的纪念。

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一路悠闲,看看山玩玩水转转村儿,想走就走一段儿,想坐就坐一会儿,拍拍照发发呆,没人赶时间,整个人都放空,什么烦恼压力都甩在了山后边,感觉真的不错。

这样的旅程,真的该多来几次。最好是一周一回,这样,每个周末便不会再无聊,空虚和苍白。深秋了,山里已经逐渐变得五彩斑斓,那一树树的山柿子在召唤着我,那满屋顶的山楂在引诱着我,还有满袋子的核桃,花椒、晒干的野菜和药材,那是山里人家真诚的等待,我,不能辜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