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街横贯东西,巨大的“相国牌楼”屹立在街的东段,两旁几乎全是由砖石和土坯修筑的院墙和老房,显得古雅而恬静...

在山西太行山腹地,有一座荒废的无人村,风景绝佳位置优越。这里有一座清康熙御赐的相国牌坊至今仍屹立于村中,由时任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廷敬耗重资修建。但如今却冷冷清清空无人烟,全村多口人也在一夜之间全部搬离,只留下残垣断壁一片狼藉。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村民匆匆搬离,其中缘由又在哪里?

这里就是樊山村,隶属于山西沁水县郑村镇,地处阳城、沁水、泽州三县交界的樊山之巅。周围群山连绵,村东北有康熙帝师,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父母规模宏大的祖茔就在樊山。

这里海拔米,奇石兀立、古松挺拔。樊山村四面环山,居于山顶平地之间,向南可俯瞰午亭山村皇城相府,向北遥望湘峪古堡三都古城,西眺连绵群山,东望下村河谷。是一处景色优美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樊山村呈东西分布,一条大街贯穿整个村子,村东一座巨大的“相国牌坊”立于街道正中。该牌楼修建于清康熙30年末,为陈昌期去世后,其子陈廷敬呈请朝廷将封诰移赠给先人而修建。

牌楼宽约7米,高5米左右,为四柱三门式石筑结构牌坊。底座前后为四组石狮抱鼓石,飞檐盖顶,横梁刻有二龙戏珠,盘龙走兽的镌刻,雕刻精细,装饰华丽、彰显尊贵。

檐下中间设石栏板三层,左右各二层。中间上层题有“纶诰天申”四个大字,中间为“封冢宰陈公茔”,下部写“貤赠相国”,左边两层刻“显亲”和“总宪万邦”,右边两层为“戴君”和“晋阶一品”。

其实,单从这道牌坊的题字就不难看出其主人身份之尊贵和权位之高重。我们来看字意:“纶诰”即为皇帝的诏令文告;“冢宰”意为官名,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总宪万邦”乃指统领全国各级御史,位高权重;“貤赠相国”貤赠是指将本身和妻室封诰呈请朝廷移赠给先人;而“显亲”,则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可想当年陈家的地位是何等的荣耀与尊贵。

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的繁华已经没落。由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这里已经成为了塌陷区,水源缺失,房倒屋塌、多口人的村庄,包括附近的王街、老母掌都已经整体搬迁。只有村口的这棵多年的白皮松还默默地守护着这里,诉说着世事沧桑。

因为缺水,就连后山上的植物树木也因为水源断流而逐渐枯死,只可惜砖墙上的迎客松依然常绿,而屋后的迎客松再也等不到新芽,等不回主人,即使客来也再无人迎。

穿过街道,沿着村外的田间小路,在村东北一片围起来的建筑物就是陈廷敬父母的祖茔。此处风水来龙列屏列帐,贵器重重、龙身富贵。

陈家祖茔占地面积约20余亩。坐南朝北,依山势而建,南高北低,气势恢宏,视野开阔。沿石阶而上,迎面为石筑过门,上刻“皇恩宠锡”匾额。

甬道两旁有石马、石虎、石人、石羊和石狮座顶的石望柱,成东西两队,使人感到陈家祖塋的奢华与庞大。

陈昌期的坟冢居于中轴线正南,坟前立有墓碑和砂岩香炉座,两旁一字排列着八座龙首龟驮碑亭,但由于年代久远,多数碑文已字迹不清。

在碑亭的正前方,有左右两座亭子,亭子下面有地宫可以通向陈昌期夫妇合葬的墓室。因为地质塌陷的原因,出于抢救性保护,当地打开了墓道,里边的棺椁和所有陪葬物品也已经搬空。

地宫通道

墓志铭:皇清诰封淑人陈氏张太君墓志铭。陈氏张夫人既是陈昌期的夫人,陈廷敬的母亲,也是出身名门望族,官宦人家,她为陈昌期生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陈廷敬排行家中老大。

地宫前室两侧的壁龛上方有镀金字样,左侍和右卫,墓门左右各有两个石刻的守墓人。

墓室门正上方书四个大字:天垣佳气

墓室

离开樊山向南一公里左右,透过一片灌木丛可以看见一座建筑群,亭台楼阁,屋宇相连。这里叫作“老母掌”,是陈廷敬的母亲曾经居住过的避暑山庄。

据记载,“老母掌”原是一座寺院,名叫“老姥庵”,创建年代不详。不过据现存残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曾重修。

清康熙30年,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出资重修老姥庵,后来看到这里景色优美,风水好,就在它的右边修建了思母庵,以后成为陈廷敬母亲避暑之地。所以,樊山村的人管这里叫老姥庵,陈家人又叫老母庵,而对外又统称老母掌。

老母掌外观形若城堡,大门上方嵌有石刻匾额,书有范史题“仙掌齐云”四个大字。门洞左右两侧嵌有石壁影墙,梅雀报春与松鹤延年的石刻。不过由于年久失修,外墙已经出现大面积裂纹岌岌可危。

整个建筑为一进四院、九门相照格局,南北中轴线依次有山门、过亭、中殿、后殿等建筑,布局严谨,建筑精致。

殿檐下的斗拱、木雕做工细腻,动物花卉惟妙惟肖。尤其后殿内保存的清代人物壁画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是庵内现存文物之珍品。

在距离老母掌不远处,一株树龄多年的白皮松格外醒目。它树干粗壮,树皮白褐相间,呈不规则鳞状块片,形似龙鳞。

更为特别的是它的根部深深的扎根于一整块岩石之间,顽强的生命力将石头硬生生崩裂,发达的根系牢牢的盘根错节于岩石之上,形成独特的古松抱石奇观。

在岩石的一侧,刻有四个大字“玉质龙鳞”,落款为“x岩山人书”。第一个字迹不太清晰,不过关于谁题的字网上资料说法不一,有说是明嘉靖户部尚书王国光所题(王国光字汝观,号疏庵、可乐山人)。有的说是陈廷敬所题,落款字应为“说岩山人书”,而陈廷敬,号说(yuè)岩,晚年号午亭。至于哪个说法靠谱,请大家仔细看下图,评论区留言讨论。

玉质龙鳞

结束语:群山不语送走夕阳,黄沙无言几多悲凉。

群山环绕中,一座座古老的村落显得格外神秘和苍凉,而历尽岁月沧桑,这些高大的青砖瓦舍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庄严,千百年风风雨雨的雕琢,再坚毅的棱角也会被磨平。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仅供大家参考,码字不易,如有错误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