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新乡的百泉湖有北国小西湖之称,颐和园竟是模仿它建造的,所以也有中州颐和园之称。
据《文汇报》载,颐和园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游览了百泉后,回北京“高仿”的一个大园子,初名清漪园,后改称颐和园……
南有西湖北有泉
苏门山下有洞天
本是元朝私家园
后世百家诗词酣
百泉湖景区
新乡辉县市百泉湖位于太行山支脉苏门山下,开凿于商代,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河南省最大、保护最好、集南北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园林建筑群,是自然山水与文化古迹相结合之精品。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乾隆高仿的园子
年9月,乾隆皇帝从北京取水道南巡,到天津后,转北运河到临清州入卫河,逆流而上,船停靠卫辉府,拜谒比干庙,继而乘船经新乡北关西行,沿大运河来到卫河的源头——百泉。(摘自《卫河记忆》(李宝琴主编))
晚上,乾隆住在百泉翠华行宫(今百泉湖东岸百泉干部疗养院内),其母亲住进了白露园。乾隆游览百泉并留下很多诗词。他感慨百泉美景,对随行人员说:“早知有百泉,何必下江南!”
《诗经》记载
百泉被称为“北国小西湖”,但举世闻名的杭州西湖,只能将源头追溯到《汉书》;而百泉,却在《诗经》中喷涌,早了西湖约年;
《诗经·邶风·泉水》中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卫风·竹竿》中也说“淇水在右,泉源在左”(“泉”均指“百泉”)。到了战国末年,秦灭六国,这里就成了秦始皇囚居齐王的地方,至今尚有齐王墓在此。
历代名人
孙登、竹林七贤、贾岛、苏轼、岳飞、邵雍、元好问、唐伯虎、乾隆皇帝、郑板桥等到此游览,留下了许多的赞誉百泉的诗歌散文、碑碣、石刻,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之美誉。
七律苏门山行
苏门日晚坠云梢,
布履青阶觅野茅。
断壁扶碑浑旧事,
青苔浸井喻今庖。
沧桑影幻一长啸,
经纬皇天六短爻。
飞鸟情知通世好,
梅花树上不营巢。
著名景点
百泉最为著名的是古典园林,其中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古建筑达90多处,景区内主要有百泉湖、苏门山、啸台、清晖阁、邵夫子祠等50多个景点。
百泉湖
湖水常年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毛发可鉴。有着数百道清泉从湖底喷涌而出的奇景,故名百泉。泉水自湖底石隙喷涌而出,累累不绝似串串珍珠,阳光照射,颗颗金光闪耀,如金似玉,故又有“涌金泉”、“珍珠泉”之称。
苏门山
又名苏岭、百门山,系太行山余脉,海拔米。“苏”的意思是“取草”;“门”为两山对峙。“苏门”者,樵苏者入山之门也。
啸台
苏门山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晋代名士孙登曾在此隐居,而另一位名士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到这里拜访他,两个人没有交流,只是长啸。后人还为此修建了著名的“啸台”。
涌金亭
建于北宋年间,北宋苏东坡于元佑年间游览于此,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这里三面临水,亭下泉眼最多,湖水最深,亭壁至今还镶嵌着苏轼、元好问、许衡、徐世昌等人的50多通诗刻。
湖心亭
年冯玉祥驻兵百泉时所建,因居湖心而得名,内竖3米高石碑一通,原刻有孙中山总理遗嘱,周围石柱上写满三民主义信条。
清晖阁
元代郭子忠的花园,明万历二十年()县令纪云鹤在园内建阁三间,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之意,取名“清晖阁”。
夜幕下的百泉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