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
百首红歌,见证百年光辉岁月
百首红歌,诉说百年奋斗征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
西外团团特推出
“唱百首红歌颂百年党史”活动
让我们在红歌中牢记初心
在新征程道路上砥砺前行
在太行山上
哪怕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奋斗的日子里,先烈们也对革命有着坚定的信心。“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这首充满了抗日军民革命激情的旋律,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荡漾着庄严肃穆的民族之魂。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这首广为传唱的《在太行山上》吧。
创作背景
七七事变爆发后,桂涛声以战动总会工作人员的名义去山西省陵川县牺盟会民众干部训练班。当时,八路军的3个师正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桂涛声到街头演说,一时间,陵川到处是控诉日本侵略者而义愤填膺的人群,到处是争相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陵川自卫队由多人迅速扩编为0多人,出现不少母送儿,妻送郎参军的感人场面。
桂涛声目睹了太行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又亲身感受到了抗日军民才是真正的铜壁铁墙,触景生情,酝酿半年的诗篇《在太行山上》从心底迸发了出来,他随手写在香烟包装纸上。5月,桂涛声离开太行山,6月返回武汉。
于是,在一天晚上,桂声涛找到冼星海,请他为太行山区的战友们谱一只队歌。冼星海接过桂涛声写在烟盒上的歌词,仿佛看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的身影。坐在钢琴前,冼星海反复琢磨、构思,连夜将歌词《在太行山上》谱写成一首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的赞歌。
02:14歌曲赏析
《在太行山上》是一首抗日歌曲。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歌曲调式为C大调。结构为复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属小调色彩。乐曲开头部分红日照遍了东方是一个强有力的旋律上行,恰似红日东升,配以回响式的二声部,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
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生动地刻画了出没在高山密林、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形象。此部分的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歌声随着音调逐步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小调上,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在太行山上》简谱
---河北曲阳县妇女抗日自卫队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时代意义
《在太行山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唱出,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鼓舞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抗日民众奔赴战场。这首充满了抗日军民革命激情的旋律,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荡漾着的民族之魂。
音乐小课堂
八度和变化音级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降C或bC
下一期团团会给大家讲解更多小知识
千万不要错过哦~
END
下一期是《延安颂》特别栏目,团团诚挚招募各位优秀歌手在本校共同演唱经典百首红歌,希望各位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做我们西外红歌的小小传唱人。附上团团公邮:xisutwxmtfzzx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