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林州市的太行山脉南段中,散落着不少传统村落。这些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
何白鸥对这些传统村落有着深厚的感情,并致力于用影像来记录、展示它们的美。今天,我们随着何白鸥的影像一起来“云游”这些传统村落,领略它们独特的魅力。
齐家村
白家庄村
占元村
01
石头宝库
太行山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东邻华北平原,西面黄土高原,北接蒙古高原,南止于黄河谷地,是中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之一。在大自然的长期作用下,太行山的石头数量多,质量好,种类也十分丰富。
古谚有云:“靠山吃山”,太行山的先民们发挥出众的智慧,利用身边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石头,搭建出一座座房子,一条条街道,一个个村落,创造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
皇后村
后峪村
东湾村
林州市的传统村落中,以石头而闻名,甚至直接以“石”为名者不在少数。石大沟村,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石大沟村,仿佛走进了石头的世界:石桥、石桌、石凳、石墙,还有石头铺就的路面,以及充当屋瓦的石片;住房皆是清一色的青石所筑,风格古静却又布局俨然;村中还有数以百计的石制农具,别具一格。
石大沟村
石大沟村
石大沟村
同样以石头闻名,贤麻沟村则是另一种风格。
贤麻沟村座落在林虑大峡谷的西南山腰,境内石峰林立,挺拔竞秀,翠插天穹,山间古道临崖曲环,民居民宅随坡就势而建,散落在万木丛林,太行缓坡之间。这里的民居均为石土木结构,石板盖顶,虽未经统筹规划,却颇为整齐划一,远远望去颇有气势。
贤麻沟村
贤麻沟村
贤麻沟村
太行山区流传着一段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由此可见,石头已经融入了太行山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太行山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与聪明的头脑,把漫山遍野的石头变成了构建美好生活的“宝贝”。
02
历史沉淀
太行山,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从刀耕火种的时代起,便有先民在此开拓耕耘,繁衍生息。太行山区走出过众多英雄豪杰、文化名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太行山的村落中,流传着一个个传说与故事:有汉光武帝刘秀在此遇险,口渴难耐之际马儿用蹄子刨出一汪清泉而形成的“马刨泉村”;有明神宗时期举办全国“选美大赛”,选中当地一名女子并诞下皇子而得名的“皇后村”;还有后峪村万历十三年打下沿用至今的古井,齐家村康熙五十九年设立的记载“三教堂”古庙重修始末的石碑......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马刨泉村的刘秀雕塑
皇后村的“三格楼”
后峪村,万历十三年的古井与井边石槽
悠久的历史,还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古建筑,就是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在太行山的村落中,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比比皆是,更有几处成规模、有特色的古建筑群,堪称宝贵的文化财富。七峪村的武家大院,便是其中之一。
武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共包含十一处院落。其中的两个前院气势宏伟,做工考究,正房五间,依山势建成上下两层,全都是九门相照,其中一座房屋的椽子上,清晰可见“大清宣统元年清和月上旬吉立”的字样。在深山之中,如此规模的庄园实在罕见。
七峪村
七峪村
七峪村
以古建筑群闻名的,还有中石阵村。中石阵村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宋朝就有村子的相关文字记载。村子的地理位置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时常成为战场,故此得名。
中石阵村“古风盎然”,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威风锣鼓”和地域特色鲜明的二月二庙会,至今仍保持着活力;村内的古建筑群,古祠堂,古寺院,古庄园保存完好,尤其是始建于乾隆十五年,占地60亩、房屋余间的刘氏庄园,其建筑规模,建筑技艺,建筑水平,建筑质量都堪比山西省的“王家大院”。
中石阵村
中石阵村
中石阵村
除此之外,后峪村明秀庵古寺,齐家村的三教堂古庙,皇后村的古祠堂、古街巷建筑群,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多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