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境内山岭起伏有,沟壑纵横,山石林立,历史上是严重缺水的干旱山区。解放前,全县只有亩水浇田,个较大的村庄中有多个村庄缺水吃,遇到旱季,有的村庄要到二三十里外的地方去挑水吃。农业产量低,人民群众生活极度贫困。县志记载:“林县土薄石厚,水源奇缺,每遇干旱,居民悬釜待炊。”为解决全县缺水的问题,年年初,县委决定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举全县之力修建红旗渠。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于年7月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红旗渠工程总投工万个,总投资万元,参与群众7万人。在修建过程中,共削平山头座,架设渡槽座,开凿隧洞个,挖砌土石达万立方米,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县各个乡镇。图片来源于网络由于总干渠全部修建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工程任务相当艰巨。但是,英勇无畏的林县人民逢山开洞,遇涧架桥,在干中学,学中干,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筹资金,自力更生,终于把漳河水引上了太行山。在红旗渠修建的十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纵观红旗渠建设的全过程,既是一部生产斗争史,也是一部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史,这是林县人民的一大创举,是他们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林县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的改天换地的新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林县的经济发展,被当地人民群众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修建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它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而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年10月8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集中概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图片来源于网络年以来,红旗渠被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年10月,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