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地区地处太行山东麓南北文化交往的大道上,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聚落。北大燕园曾出土新石器晚期遗址,三山五园地区已发现多处新石器出土地点。

战国西汉时期,蓟城通往天下九塞之一居庸关沟的大道由此经过。在古道沿线,今海淀镇至清华园一带的高地上,出现了早期村落,至今已发现多处遗址。在清河北岸还有朱房汉代城址,它是汉代昌平城。古清河故道的低地中也有战国西汉时期的遗迹出土,说明人们已在此居住生活。

从唐代起,三山五园地区的村落名称开始见诸文献。树村在唐代称为蜀村,金代称为蜀社,今天的南辛庄在金代称为新庄。元代,海店和青龙社之名见诸记载。

明代是三山五园地区村落大发展的时期,出现有特色的村落群组。明初向北京移民,形成小屯、华家屯等屯田村落。明代在小西山东南麓建金山皇家陵墓区,形成以府、墓、坟为特征的村落群。如董四墓、小府、娘娘府、四王府、杰王府等,俗称“一溜边山,七十二座王爷府,九十六座奶奶坟”。大部分分布于今天的三山五园规划区内。

清代兴建三山五园,于园林周边设置旗营驻防,形成众多八旗营房村落。主要有环绕于圆明园周围的圆明园护军八旗营房,分布于香山山前一带的健锐云梯营八旗营房,坐落于蓝靛厂村北的火器营八旗营房,位于成府村东的内务府上三旗营房,旁临萧家河的精捷营营房等。在旗营村落之间,一些本地原有村落转变成了为园林和旗营服务的具有商业功能的村落。其中最有名的是海淀,它是三山五园最重要的服务型古镇,聚集了众多商家、官署接待设施、园林服务设施和官员住宅等,还有多座小型园林,其商业的繁华程度胜过北京城内,是三山五园支撑系统的中心集镇,今天属于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

年《北京海淀区附近聚落分布图》(图片来源:《侯仁之与北京地图》岳升阳主编)

此外在园林和旗营之间还有树村、成府、挂甲屯、蓝靛厂、大有庄、青龙桥、四王府、煤厂街、门头村等具有商业服务业功能的村落,有六郎庄、北坞村、功德寺村等以种植京西稻为特色的村落。

近代,三山五园地区的商业村镇首先衰落,商人纷纷撤离,一些村落转变为纯粹的农业村落。随着近代新式军队的建立,在西苑地区形成营市街,原来的阅武楼遗址变为村落,虎城成为街巷名称。圆明园内外出现新的村落,在圆明园福园门内外形成福缘门村,圆明园宫门前形成一亩园村。

据初步统计,历史上三山五园地区包括规划区和研究扩展区内有记载的自然村落共计座,包括规划区内座,研究扩展区内55座。其中年前已经消失的早期村落20座,规划区内14座,研究扩展区内6座。至年,规划区内整体或部分保存的传统村落尚有22座,主要分布于香山地区和青龙桥地区。研究扩展区内局部保存的传统村落尚有1座。

传统村落是三山五园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元素,区域内曾有旗营房村落29座,是三山五园地区最具特色的村落,是本地区清代旗人文化的聚集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在此地旗营村落中活动,这里也诞生了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分布于旗营之间的非旗营村落,承担着服务旗营和园林的职能,是三山五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内容来源:清城睿现THID

作者:岳升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