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96964.html

◎编者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中说的这些“金句”你一定耳熟能详,这是在中华民族年文明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北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进程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金句”里都能找到影子。家国70年,让我们从“金句”入手,爬梳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这些成就。

▲蜿蜒曲折的井陉县太行天路。

井陉天路:乘旅发大会东风串出太行山画廊

自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举办的年起,河北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振兴进一步加速,一条条旅游公路串起了散落在燕赵大地的美景古村,形成一条条景观画廊。

在石家庄市井陉县,一条新修的循环旅游公路,在年10月串起了24座太行古村和沿途太行美景,串出一条美丽的太行山画廊,成为市民口中颜值爆表的“太行天路”。

一条旅游路,于美景中觅乡愁

▲井陉县太行天路沿线古村落。

井陉县境内,从石太高速秀林出口到南障城镇大梁江村,一条全长43.1公里的循环旅游公路,串起秀林、于家、南障城、天长四个乡镇,其中18.5公里新建段从在太行山的群峰峻岭间蜿蜒迂回,一路古村美景。

于家乡党委书记赵峰说,井陉县是唯一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片区,当时要修建一条扶贫路,后来改叫旅游路,打通了沟通山里山外的通道,全线串起24个古村。

“其实,很多北京人、河北人都知道井陉有个特别有名的原生态石头村,但也都知道路不好走。”这曾是组团旅行社的共识。不过,随着年10月份井陉县“太行天路”的通车,这一情况已成历史,旅游大巴已可以在当地畅行无阻。

这条标准的国家山区二级乡村公路被网友称为太行天路,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由于该路依山而建,顺山势而行,还要绕开村中林地等,导致道路蜿蜒曲折,甚至有几处出现了S形回转弯道。没想到,这却给自驾游爱好者带来更多的乐趣,还被航拍下来在网络上成了一条网红路,引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欣赏“一带三舍串九景,寄乡情山居,忆梯田农耕,观山石林翠”的美景,忘记城市喧嚣,体验古村美景,寻找心中的乡愁。

传统古村落,因路焕发勃勃生机

也许,正是因为此前的交通不便,古村落原始风貌及历史印记才得以更多保留,游客们才能从古村落中体验心中的乡愁。

“于家乡有12个村,7个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其中,于家村自明代年建村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后人的繁衍生息的主要聚集地,村落还保存有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落和传统风貌建筑群,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峰说,在于家乡很多古建筑、古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年以上的楸树、年以上的古槐树、年以上的古柏树比比皆是。

太行天路修成,带动了古村落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个个曾经的空巢村、贫困村引来大批京津和山西等地游客,不仅村民拓宽了增收途径,长年在外务工的人们回来了,就连当地中断了多年的国家级非遗南张井“老虎火”也在今年春节重新“绽放”,仅正月初三一天就引来游客三万余人。

“在张井沟村,以前常住人口十几户、平均年龄60岁,在太行天路开通后,不仅花椒、黑枣、小米等土特产多了销路,还陆续收到了40多份将户口迁回村子的申请。如今,南张井村还邀请在外创业的游子回村团聚,讨论振兴家乡事宜,上百名乡贤也积极献计出力……”赵峰深有感触地说,传统古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

旅发东风,呈现太行山的乡愁

井陉县的太行天路,串起了沿线24个保存相对完整、烟火气十足的传统古村落。沿这条天路一路走来,群山、草甸、田园、密林、古村、花海,加上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民间艺术,井陉原始的自然及文化风貌一览无余,引人入胜。

“我们‘兄弟乡镇’打造的秀林镇南横口村陶瓷水镇、南障城镇吕家村剧镜小镇、大梁江古村落连同我们于家乡于家村一同打造的石韵小镇,将成为即将举办的第五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的四个主要观摩点,同时也是未来井陉县天路旅游游线的主要景点。”赵峰说,游客将在井陉游玩中了解太行山古村落的文化,在游玩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燕都融媒体记者宗苗淼)

▲邢台县英谈村街头。

英谈古镇:守住石头古村,守住民风民俗

大暑时节,阳光炙热。在邢台市区65公里外的太行山深处,英谈古镇凉风习习,游客如织。

英谈村有着余年历史,因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太行建筑风格的石寨深受驴友喜爱。而今,在多方呵护下,这座古寨焕发新生,那镶嵌在斑驳岁月中的沧桑印迹,脉络日益清晰。

藏在深山人渐识

▲游客在邢台县英谈村写生。

邢和线路旁,英谈村路口,一座标有英谈村的大石碑赫然醒目。

拥有余年历史,英谈村不再甘于藏在深山。

英谈村位于邢台市邢台县西部太行山深山区,古建筑规模有4平方米,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作为一处经典的明清建筑群,英谈村是河北省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石寨。

英谈村座村民住宅为二三层楼房,全部由青红两种砂石岩建筑,米古石城墙围绕古村,古寨落于“一城四门”之中。村内大小石孔桥36座,存有古石楼、窑洞、古石栏杆、石巷、龟背石壁、古井、一滴泉、古木雕刻、财主院等古迹。

一直以来,英谈村就像一位大山深处的老人,哺育着她的儿女,也被她的儿女抚养着。直至年,有中央美院老师来此写生。此后,曾在冀南银行工作而后调至天津美院的一位老者来此,最终让英谈村蜚声太行山外。在英谈村党支部书记路志勇看来,英谈村“被发现”至今已有12年。

十二年的改变

7月中旬,记者在阔别两年后,再次来到英谈,她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新添的村庄标记外,村庄外重修了排水渠,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为古村再添几分灵动。

不过,从“被发现”12年的时间维度来观察,英谈村已然发生了太多变化。

曾经破损的石房已得修缮,遭到破坏的门窗涂上了一层桐油。那些久居深山的老人,开始走到交通要冲处,或在自家屋檐下,一点点撕扯着玉米棒子皮,再经巧手编扎,变出一件件手工艺品,引得游客不时上前询问购买。

最明显的变化,当属村庄入口收费处的设置,门票每人30元,让村庄有了景点的味道。

路志勇说,门票收入每年平均60万元左右,除了用于村民的医保集体缴纳和人员工资外,其余部分均用于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

近两年,英谈村也出现了不少农家院。粗略统计,目前,英谈村共有20多处农家院。路志勇说,山村的百姓用水,都来自山泉蓄水池,原先两座就够用,现在不行了。用水量变大,一方面是因为农家院增多,还有一个就是乡亲们爱干净了。这都是积极的变化。

唯先保护方能利用

英谈村发生了积极变化,路志勇觉得很欣慰,他清醒地判断着这座古村落的发展轨迹,“虽然已经‘被发现’12年,其实是刚刚起步。”他看到古村落的建筑魅力,也看到了在古村落潜伏的红色基因。

路志勇说,英谈村村民以路姓为主,古时乡亲们分为“三支四堂”:“贵和堂”“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抗日战争时期,百户人家的英谈村参军村民达三四十人之多,其中有6人为国捐躯,成为革命烈士。在解放战争中,这里还是我军的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所在地。刘伯承元帅曾在英谈村的“汝霖堂”住过。年日本侵华时,时任河北省主席的鹿钟麟,将河北省府衙门设在英谈村的“中和堂”,其当年洗澡用的石头澡盆至今保存完好。目前,英谈村不仅重新修缮了村史馆,还在村史馆二层增加了红色文化馆。

路志勇说,英谈村正在发展“英谈古镇”旅游,若想发展得长远,保护是第一位的。“只有先保护,才能让古村增值,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村民。”他知道这条路很长,因为看得见的古建筑可以保护,那些滑坡的文明也要制止、要立规矩。毕竟,让人记得住的乡愁,不止是古村的建筑,还有良好的民风民俗和特色文明。

(燕都融媒体记者张会武文/图)

▲夕阳照耀下的滹沱河生态区。

滹沱河:荡漾在城市里的乡愁

芦苇摇曳,碧波浩荡,古朴的栈道,河畔绿荫幽草,水中小岛菖蒲掩映……傍晚,漫步于滹沱河生态区,夕阳醉人。

作为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滹沱河经过12年的整治、建设、修复,两岸静谧的郊野风光越来越美,沿线生态越来越好。

碧波浩荡润省城

7月13日傍晚,滹沱河子龙大桥东侧,碧波万顷,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在滹沱河畔漫步,脚下是木栈道、方石块,远方是落日余晖,水天相映,举目皆景。更别说华灯初上时,子龙大桥上的辉煌灯火点亮水面点点金光,如梦如幻。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河北绿色知音环保协会负责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忠民曾回忆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滹沱河南岸的现在的学府路沿线,挖两米深就能舀出水来。更有滹沱河在上个世纪初的盛况描写: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行业繁多、铺面林立、热闹非凡……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上游沿线用水量增加,滹沱河里的水越来越少,加之部分不法分子在河道内采砂盗砂、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盗砍河岸防护林带,滹沱河的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关于滹沱河的美好记忆成了传说。

为彻底改善水环境,年11月,石家庄市启动了滹沱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修路筑堤、疏浚河道、建设湿地、绿化蓄水、恢复生态。年7月1日,滹沱河市区段(南水北调中线至太行大街)16公里全线蓄水。滹沱河在干涸多年之后,再现碧波浩荡的丰姿。

石家庄市水务局数据显示:通过综合整治工程,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形成水面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万平方米、绿地面积多万平方米,省会人均增加水面面积3.6平方米、湿地面积6.8平方米、绿地面积2.7平方米。

碧水花田惹人爱

现下的滹沱河两岸,绿色是主色调,芦苇茂密,蒲草丛丛,偶尔还会见到连片的紫花玉簪和紫色的麒麟菊。

“滹沱河花海绚丽亮相是在年夏末秋初。”省会的于先生记忆深刻。

年,滹沱河生态区建设工程(后纳入年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生态区范围从石家庄市中华大街到东三环北延线,全长19公里,规划总面积公顷。年夏,就有了美丽的滹沱河花海。

“我第一次带儿子去滹沱河花海游玩,是当年9月中旬,人很多,路上还堵车了。”于先生回忆,第一感觉就是太惊艳了。

年6月,滹沱河花海切换成梦幻的粉色,其中亩先播的满天星先开放了。当年夏天,滹沱河花海已达到3亩,种植了虞美人、格桑花、蛇目菊、孔雀草等十几种花卉。一块块花田连绵不绝,从新元高速向东绵延到朱河橡胶坝,各种各样的花卉陆续开到当年11月中旬。现在,石家庄市民已经习惯并爱上了滹沱河花海。滹沱河花海也已成为省会旅游的新亮点,滹沱河生态绿廊项目更是获得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打造最普惠民生福祉

水是城市的灵魂,美丽的滹沱河让石家庄有了醉人的自然景观,成了省会“拿得出手”的城市名片。

年,石家庄市启动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并将城区段滹沱河在建项目全部纳入其中。同年8月,石家庄市规委会审议通过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暨沿线地区综合提升规划》,并于同年9月30日启动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

记者从滹沱河生态区管理处获悉,今年8月底,滹沱河生态区将再添一道新景观——河湖景观工程。该工程位于滹沱河北岸滩地,新元高速至太行大街河槽和防洪堤之间的带状区域,规划面积公顷,其中包括两座湖明曦湖和小月湖,两湖总面积为46万平方米,比现在的植物园水面还要大。还将建7个球类运动场及1个儿童活动区。滨湖运动场让大家在林中、水畔、草地上开展各种运动,为大家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滨水活动空间。

(燕都融媒体记者蔡艳荣/文赵杰/图)

▲井陉县于家村清凉阁。韩天宇/摄

点睛

让乡愁变得触手可及

夏夜漫步滹沱河畔,碧波万顷的水面在微风中泛起涟漪。高过头顶的水生植物,横跨河面的道路,让人的思绪不自觉飘向远方。

如一条蛟龙般的井陉天路,盘踞于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曲折、绵延起伏,形成了“一带三舍串九景,寄乡情山居,忆梯田农耕,观山石林翠”的旅游景观。

而躲在太行山深山区的英谈古镇,也因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太行建筑风格的石寨,正在享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的打量和摩挲。

那些留存在记忆中的乡愁,正在因着生态的修复、乡村的振兴和对故土的守望,而变得触手可及。

乡愁曾一度迷茫。以滹沱河为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上游沿线用水量增加,河里的水越来越少。加之部分不法分子在河道内采砂盗砂、随意侵倒建筑垃圾、盗砍河岸防护林带,其生态环境曾遭严重破坏。人们关于滹沱河的美好记忆一度成了传说。

当青山变得模糊,当绿水变得浑浊,当大同小异的建筑逐渐与历史和自然割裂,回家似乎已经找不到方向,乡愁更是遍寻无觅处。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供我们嬉闹的一汪碧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民居,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共同情感。

记得住乡愁,需要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需要更多的滹沱河蝶变。

记得住乡愁,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发,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建设的关系,要在做一些基础设施的时候,尽量保持那些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要有更多的井陉天路。

记得住乡愁,需要那份对故土情怀的守望,要有熟悉的房屋和街道,要有与记忆一致的村落布局,还要守住良好的民风民俗与特色文明。

中秋将至,乡愁必将再次漫漶。

当极目远眺是连绵青山,俯身注目是清澈溪流,触手可及是沧桑历史,那乡愁,就如一盏圆月,照亮大家回家的路。

(燕都融媒体记者张会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