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

慈禧(公元年—公元年),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原籍大致有六种说法: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芜湖、浙江乍浦、甘肃兰州、山西长治、北京。她是清朝晚期重要政治人物,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她于咸丰二年(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后生皇长子载淳(同治帝),晋升至懿贵妃。咸丰十一年(年),咸丰帝驾崩,载淳即位,她与慈安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之后联合慈安、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冯奉世

冯奉世(?—公元前40年),字子明,西汉将领。原籍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后移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汉武帝末年,冯奉世以良家子的身份选任郎官。汉昭帝时,按功劳次序补任武安县的长宫。被免官时,年过三十,学习《春秋》,钻研其义,读兵法,明晓其实,前将军韩增上报任他为军司空令。本始年间,随军攻打匈奴。战争结束后,又任郎官。他在抗击匈奴、平定南越、攻打朝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军事才能出色,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才。班固《汉书》称他为“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次赵充国”。傅伯寿则称赞他:“陈汤、傅介子、冯奉世、班超之流,皆为中国历史上之杰出人物”。

法显

法显(公元4年—公元年),东晋高僧,平阳郡(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他携回了大量梵文经典,为后来的佛教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在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叫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常月

王常月(公元年-公元年),明末清初著名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今山西长治)人。王常月让本已衰落的道教复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道教离现今时代最近一次的复兴。他不仅在道教理论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实践中也有很大的贡献。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龙门宗”之祖。王常月的后人在北京白云观内,建有一座祠堂院,院内祀奉着一位全真龙门祖师——王常月大师。此外,王常月的故乡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也建有王常月纪念馆,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道教文化。

苗晋卿

苗晋卿(公元年-公元年),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善于写作文章,潞州壶关(今长治市壶关)人。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致仕。长安失陷,苗晋卿逃奔金州,被唐肃宗召赴凤翔,拜为宰相。他两次担任侍中,进封韩国公,并开创宰相奏对延英殿的先例。广德元年(76年)以太保致仕。永泰元年(年),苗晋卿病逝,追赠太师,赐谥懿献,改谥文贞。大历年间配享肃宗庙庭。

另记:王彦

王彦(公元年-公元年),字子才,出生于河东上党(今山西长治),南宋抗金名将。他曾从种师道抵御西夏。建炎元年(年)隶张所部,任都统制,率七千兵渡河,收复新乡。后来,他入太行山创建"八字军",部众十多万人,屡破金兵,名振河朔。绍兴九年(年),王彦死于任上,终年49岁。他在抗金战争中表现出色,屡破金兵,名振河朔。

长治市有着厚重的史前文化,为长治积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使长治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家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朝设郡,多年的建城史,拥有全国1/的宋元之前建筑,使长治赢得“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长治市的名字来源于明嘉靖八年,取“长治久安”之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