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和顺是镶嵌在太行山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地处山西省东陲、太行山之巅、清漳河之湄,为晋冀两省要冲之地。“龙行云中”之势的云龙山就坐落于此,山中不仅有常年不断流的“龙泉”,还有难得一见的北朝石窟。雄奇壮丽的太行山大断崖,可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和顺是颇有影响的革命老区,为后人留下了丰厚、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期带大家走进和顺,一探云龙山石窟,领略太行山的雄奇险峻。

云龙山石柱云龙山酷似龙行云中

风光秀丽的云龙山位于和顺县城之西,主峰是海拔多米的摩天垴,就像是龙头高昂,拖着一脉秀水曲折蜿蜒,两条漳水云蒸霞蔚,酷似龙行云中,故名“云龙山”。

如今的云龙山是一座全开放的山林式市民休闲公园,山上新建了一片仿古建筑。一路上山,中途还能看到常年不断流的“龙泉”。

在云龙山玉泻桥北,有石牌坊一座,登阶而上便可到达龙王庙。庙西有一座钟楼,钟鸣声传得很远。山上还有典雅古朴的棋盘亭、四明所、翰俗轩、掌陀庙、观音堂等景观。

云龙山石窟云龙山石窟山腰凿两窟藏北朝造像

在云龙山半山腰的黄沙岩崖壁上,东西走向排列着两座石窟,想要近距离一探究竟,需要从旁边的山坡上绕过去。

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兴盛,云龙山石窟中的造像应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保存相对完整,其主体结构由二窟组成,两窟相距15米。东窟属于三壁三龛窟,窟门呈圆拱尖楣形,残缺的门楣中央原有一方题记,今仅存痕迹。门外两侧各雕一个力士,赤膊袒胸,身躯健壮,右手握着拳按着腰,左臂曲回肘部斜立手掌于胸前。东窟北壁龛内,雕凿的主佛面相清瘦,薄唇略翘,面露微笑,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下摆横过腹部搭于左肘,身后刻莲形背光。佛像两侧有胁侍,可惜头部已残缺。

龛两侧还雕凿有胁侍菩萨各一尊,神态恬静,体形修长,头戴三叶高宝冠,身上的帔巾自然垂下,很飘逸。有意思的是,西壁上有一尊造像赤足蹲在地下,双手作拳按膝,臂膀高耸,神情静默,肌肉隆起,表现出一幅忍辱负重的样子。而东壁的菩萨造像面相略长但较丰润,直鼻小口,很精巧。西窟窟门上方的少许字迹已无法辨认,龛内的一佛二弟子风化严重。北壁佛龛四周满布千佛造像,但也都风化,似着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站在洞外看着这些造像,不禁让人感叹古人超凡的创造力及那份虔诚。尽管年代久远,和顺云龙山石窟经风侵雨蚀,有的风化消失,有的字迹难认,但它本身就是悠远的文化印记,也是宝贵的历史文物。

阳曲山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发源地

森林公园云龙山清秀飘逸,山腰的两座石窟印证了北朝时期中国佛教之兴盛,也成为和顺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此外,地处太行之巅的和顺,因地理位置独特,使得这里的阳曲山挺拔峻峭、太行龙口雄奇壮丽、石佛溶洞幽深怪异,更有“和顺古十景”等自然奇观,吸引着游客的到访。

松烟镇是中国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故事发源地,全县最高峰阳曲山主峰奶奶顶就坐落于此。阳曲山是太行山少数几个海拔超过米的山峰之一,也是华北最大的落叶松基地,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素有“和顺小江南”之称。此外,松烟镇还有一处许村古村落,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保留了完整的乡村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成立许村国际艺术公社,以艺术的力量激活古老许村的活力,并举办了乡村国际艺术节,吸引了中外艺术家来此采风写生,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年,许村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村落”。

位于和顺县青城镇的太行龙口景区,有明代长城遗址及烽火台、炮台,是高原看平原的观光走廊,景区内的姑崖天险是太行山大断崖晋冀天然屏障,素以雄奇险峻名闻晋冀,更以天险栈道悬庙给游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更为奇特的是,在半山腰有一个大溶洞,洞内石笋、石柱、石钟乳形态各异,大有南国景观之秀丽。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图片均为资料图片)转载需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