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对山水美景抱有挚爱情怀,其中描写邢台境内太行山的诗词更是浩如繁星数不胜数。这些诗词是前人通过巍巍太行与我们的隔空对话,是太行山水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和岁月积淀,让我们共同品读一二。

宋代文豪苏轼南迁,过临城、内丘时曾写下《临城道中作(并引)》:予初赴中山,连日风埃,未尝了了见太行也。今将适岭表,颇以是为恨。过临城、内丘,天气忽清彻,西望太行,草木可数,冈峦北走,崖谷秀杰。忽悟叹曰:吾南迁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书以付迈,使志之。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

东坡诗中的邢台临城、内丘太行山不仅崖谷秀杰,而且很有人情味。作为一名被放逐的官员,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太行山不远千里相送。诗中可见太行山脉邢台临城段自古便是风景秀丽、钟灵毓秀之地。

明万历年间大理寺少卿乔碧星(邢台临城人)在任时数次回乡省亲,期间曾登临天台山,留诗一首《登天台山》:

天台人道是丹丘,上有五城十二楼。

今日登临无觅处,白云苍树对清秋。

始建于北齐,明代重修的鹤度岭长城是邢台境内明长城的重要关隘,素有“鹤度仙踪明长城,万年天险仙人台”美誉。周边地势险峻,风景秀丽,诸多文学大家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明代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部长兼人社部部长)乔宇(太原府乐平县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写道:

丹梯平步立青霄,列席崔嵬洒易消。

万象俯看堆众皱,九霄高拥散群嚣。

云根状类浮屠回,石乳香随沆瀣遥。

更指西南佳胜处,太行空翠接中条。

清代举人赵其堂描写鹤度岭山高岭峻、白云出岫、霜叶泛红时写道:

鹤度高撑飘渺中,峨嵯山势近苍穹。

悬垅有路羊肠绕,古戍夫人雉堞空。

出岫浮云随意白,经霜秋叶向人红。

前人莫道评题错,锦级天然夺画工。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对鹤度岭和与之相邻的太行山脊风景进行过系统描述:

仙人台高鹤飞度,锦绣堂倾去无路。

人言马岭差可行,此似黄榆犹坦步。

石门木落风飕飕,仆夫衣单望南州。

皋落东南三百里,鬓毛衰飒两年秋。

此诗首联和颔联分别提到坐落在太行山脊之上邢台长城的鹤度岭、锦绣堂、马岭关、黄榆岭等四大雄关。

明代顺德府知府(嘉靖三十二年即年出守,任期三年)李攀龙在邢台写下了《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共四首,其一:

太行山色倚巑岏,绝顶清秋万里看。

地坼黄河趋碣石,天回紫塞抱长安。

悲风大壑飞流折,白日千厓落木寒。

向夕振衣来朔雨,关门萧瑟罢凭栏。

其二:

西岭秋高大陆前,马陵寒影踏遥天。

群峰不断浮云色,绝嶂长留落日悬。

地险关门衔急峡,山齐削壁挂飞泉。

何人更遇青泥饭,有客空歌白石篇。

其三:

西来山色照邢襄,北走并州拥大荒。

巨麓秋阴沙渺渺,石门寒气雨苍苍。

天边睥睨悬句注,树杪飞流挂浊漳。

摇落故人堪极目,朔风千里白云翔。

其四:

千峰郡閤望嵯峨,此日褰帷按塞过。

落木悲风鸿雁下,白云秋色太行多。

山连大陆蟠三晋,水划中原散九河。

回首蓟门高杀气,羽林诸将在横戈。

李攀龙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是“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在邢台任期内登临黄榆岭、马岭关后写下的这四首诗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写出了邢台西部太行山高标云天和峥嵘崔嵬,道出了绝壁幽谷的太行秋色。

受李攀龙之邀,同为“后七子”的文学大家王世贞,也专程跋涉太行山水,来到邢台太行山,并赋《七律·登黄榆最高处》两首唱和。其一:

太行无际碧天愁,榆塞褰帷万古收。

紫气东盘沧海出,黄河西抱汉关流。

櫜鞬忽动双鸿暝,刁斗频敲万马秋。

薄伐至今仍列戍,教人无奈说并州。

其二:

托御当年惜未同,叱车今旦指秋空。

千峰竞吐嵯峨日,万木长交惨淡风。

滴博高疑唐旧戍,虒祁远是晋新宫。

亦知雷雨非全妒,不遣人间句并雄。

增补明代万历本《顺德府志》顺德十二景的李京曾写过一首《游顺德府西黄榆岭》,诗中写到:

百丈悬崖万岭围,半天瀑布雨霏霏。

日光水影碧空落,疑是春山上下飞。

大美邢襄,诗韵太行。古人留下了太多有关邢台西部太行山区秀丽风景的壮美诗篇。西望太行,处处因古人的诗赋而充满诗情画意。当我们西出主城区前去登山锻炼,无意中便会走进诗画意境之中,这是何等的一件雅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