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齐桓公救燕前年,山戎入侵燕国。入侵燕国的除山戎以外,还有服属于山戎的令支和孤竹这两个国家,令支在今河北迁安、迁西一带,孤竹在今河北卢龙至辽宁喀左一带。燕国向齐国告急,当年冬天,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济水之滨会面,商议共同北伐山戎之事,鲁庄公答应与齐国共同出兵。但是鲁君回国后与群臣一商量,群臣都说:师行数千里深入蛮夷之地,肯定有去无回,去不得!于是鲁庄公口头上答应齐国,到了约定的时间却按兵不动。齐桓公回到国都后立即整军备战,于次年(前年)春天北伐山戎。齐军千里远征,孤军深入,历尽艰辛。不仅击败驱逐了山戎,而且又相继灭亡了孤竹和令支两国,按《管子小匡》的说法,还击破了东胡的别支屠何国,为燕国解除了威胁。燕庄公感激不已,在齐军班师回国时送了齐桓公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齐国境内。齐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把燕君所到之地的土地划给了燕国,并嘱咐燕君以先君召公为榜样,向王室纳贡。各诸侯国得知消息后,竞相向齐国表示归附。齐桓公的北伐路线史无记载,按《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的推测,是自淄博北上,经贝丘(今山东博兴县东南)、饶安(今河北盐山县)、浮阳(今河北沧州市)、青(今河北青县)至燕都蓟,然后败山戎,灭孤竹和令支。因为山戎的活动中心在今大凌河到老哈河流域一带,所以齐军灭亡孤竹和令支后,很可能继续沿无终道北上,直捣山戎的巢穴,然后再回师击破屠何。齐军北伐的结果,使山戎的势力退到了燕山以北,为山内地区(燕山以南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孤竹和令支的灭亡,也为燕国的疆土扩张扫除了障碍。此后,燕国逐渐发展,最终向北获得了整个山内地区,向东北扩展到了滦河流域和辽西地区。图5-15齐桓公北伐救燕齐桓公北伐山戎是一次十分冒险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是一次军事上的奇迹和壮举:孤军远征,旷日持久,补给不易,胜败难测,后方空虚……,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典故,即诞生于这次北伐。齐桓公和管仲敢于这样做,既有他们对国内外局势的深入把握,也有对齐军士气和战斗力的充分自信,还有道义上的信仰作为支撑。此外,当时中国北方的气候比较温暖,这对齐军的北伐也是一个比较有利的因素。有人可能会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远征来说明齐桓公的远征不值一提,但是二者所处的环境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已经征服了希腊诸城邦,基本上没有后患之忧;而齐桓公北伐山戎时,背后不仅有昔日的老对手鲁国,还有反复无常的卫国(当时卫国国都还在河西的朝歌,北狄入侵亡卫发生在两年之后),位于中原的其他国家虽然对齐国表示服从,但均未被齐国征服过。此外,齐桓公的北伐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亚历山大的远征则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前者比后者要早三百多年。齐桓公对鲁国的背弃行为非常生气,打算率领胜利班师的齐军讨伐鲁国。管仲说:不能这样做。各诸侯国与齐国还不亲近,现在我们刚刚远征回来,又去讨伐邻国,与邻国的关系都搞不好,这不是霸主之道。您从山戎那里缴获的宝器是中原很少见的,应该拿一部分出去敬献给周公之庙,让鲁国明白我们的用意。齐桓公听管仲之谏,分出一部分战利品送给了鲁国。鲁庄公愧疚不已,等到来年齐国征讨莒国时,鲁庄公一声令下,鲁国全国上下所有的男丁全都应征,就连身高五尺的童子也踊跃从军,去帮助齐国打仗。管仲以一记漂亮的外交手腕,彻底征服了鲁国的人心。(五)“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前年冬天,狄人入侵邢国,邢人向齐国告急。第二年春天,狄人大举伐邢,邢国危若累卵。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出兵救邢,狄人退走。前年冬天,狄人入侵卫国,因卫懿公一心养鹤,不恤国民,遭国人抛弃,卫懿公兵败被杀。狄人继续进攻,留守卫都的军民夜里开城逃亡,狄人占领卫都后,继续追赶卫人,在黄河边上再次将卫人打得大败,卫国灭亡。幸存的卫人争相渡河逃命,前来营救的宋桓公率领宋军在河对岸接应,最终从卫都逃出的幸存者只有人,再加上卫国的共、滕两个邑的居民,总共只有人。残存的卫人在黄河南岸的曹邑(今河南滑县附近)暂时安定下来,并立卫戴公为新君。齐桓公派遣公子无亏率领三百乘兵车和甲士三千人帮助卫人戍守曹邑,同时送给卫戴公四匹乘马,祭服五套,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头,还有制作门户的木头,同时送给卫戴公夫人用鱼皮装饰的车子,以及锦绸三十匹。卫戴公不久死去,齐桓公又立戴公的弟弟卫文公继位做了卫君。前年,狄人再度入侵邢国。救援的齐、宋、曹三国军队还没有赶到,邢军就已溃败,一路逃亡到了三国的军队中。于是齐桓公率三国军队向狄人发起反击,狄人逃走,三国军队进入邢都,将邢国的器具全部搬出,把邢人迁到了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齐、宋、曹三国军队在夷仪为邢人筑城,帮助邢人重新建立了国家。前年,各诸侯国在楚丘为卫国筑的新城完工,齐桓公把卫国又迁到了楚丘(在今河南滑县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齐桓公迁邢存卫,把两个被狄人灭亡的诸侯国重新恢复起来,据《左传》记载,邢人迁到夷仪,有新建的城池可居,就像是带着回家的心情那样乐意搬迁;卫人在齐桓公的妥善安排下迁到楚丘,也有崭新的都城可居,使卫人很快忘掉了亡国的痛苦(《左传?闵公二年》:“邢迁如归,卫国忘亡”)。这两件大事,在华夏诸国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使齐国的威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图5-16齐桓公迁邢存卫在西周初期的分封中,卫、邢、燕三国的地理布局构成了周王朝在东北方向进取和防御的前沿。在这三国中,大国燕、卫分别位于前方和后方,一个作为前线的重镇,一个作为后方的支撑,小国邢位于中间,起的是中转和交通作用。这样的布局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进入春秋之世,随着王室的衰弱,各诸侯国转入以扩张和兼并为目的的自相残杀,相互间的互助协作精神被完全抛弃,使这一战略布局失去了作用。待到狄人崛起,邢、卫两国的相继灭亡和迁徙重建,使自西周初期以来中原华夏在太行山东麓的布局完全瓦解,燕国与中原的联系面临中断的危险。此外,卫国由大国沦落为一个小国,邢、卫的迁徙使太行山东麓这条沟通华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变成了一片真空地带,为后来居上的晋国向这一带(晋国眼中的东阳地区)的扩张创造了机会。

往期目录(小瑜整理,谨致谢忱!)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40):郑国的臣服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9):齐桓公早期的扩张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8):齐襄公的凶悖于扩张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7):齐庄、僖公的奠基之路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6):早期的齐国

商鞅封地地理位置之孔见——与辛德勇老师商榷

图上谈兵:对阴平道路线踏访的一点个人想法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5):卫国结语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4):春秋末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3):蒯聩父子的争斗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2):卫灵公与晋国的对抗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1):春秋中晚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0):卫成公时期的卫国(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9):卫成公时期的卫国(上)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8):亡而复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7):卫国的第一次亡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6):卫惠公复辟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5):春秋初期的卫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4):早期的卫国

陕北高原三镇的地位比较齐长城分段示意图齐长城示意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3):对郑国出路的再思考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2):郑国的得失检讨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1):郑国的衰微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0):郑襄公时期的郑国

旧图重发:桃林塞与崤函通道图(原载西周篇(12))

阴平道示意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9):周旋于大国夹缝中的郑穆公

山西地形图(部分)

陇关道示意图

祁山道及其支道示意图

锡谷、义谷和库谷道示意图

《地图》期刊上的子午道

故道(陈仓道)地形图

汉末八关与京师进出通道示意图

虎牢关、敖仓地形图

褒斜道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役

窦宪北征匈奴三路兵马出塞地点示意图

傥骆道地形图

子午道地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8):进退失据的郑文公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7):郑厉公的回光返照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6):郑国的内乱

地图重发:春秋初期的形势图,郑、楚地缘形势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5):郑庄公小霸(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4):郑庄公小霸(上)

《三国魏蜀边界形势图》局部图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3):郑国的东迁与创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2):春秋初期的列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1):王子朝之乱(下)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0):王子朝之乱(中)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9):王子朝之乱(上)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8):王室的衰落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7):桓王的绝唱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6):周、郑繻葛之战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5):周郑易地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4):东周王室与它的哼哈二将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3):东迁初期王畿的丧失与收缩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2):平王东迁

古史舆地图说——春秋篇(1):平王东迁前的关中形势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20)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9)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8)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7)

枣阳沙河(古浕水)河源略述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6)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5)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4)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3)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2)

古人真的具有那么高的地理认知水准吗?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1)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0)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9)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8)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7)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6)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5)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4)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3)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2)

古史舆地图说——西周篇(1)

古史舆地图说——商代篇(2)

古史舆地图说——商代篇(1)

古史舆地图说——夏代篇(2)

古史舆地图说——夏代篇(1)

禹贡九州之——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九州之——徐州、扬州和荆州

禹贡九州之——冀州、兖州和青州

古史舆地图说——禹贡九州篇

赛百浪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