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好的山水画中需要这六个要素南北朝时期的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六法论,把中国画的精髓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了概括,这六法是:画有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按照当时他所提出的六法论来看,是专门针对人物画而言的,因为那里人们都崇尚佛教文化,很多的画家都是在画人物画,但后来,山水画有了萌芽,有的人将这六法逐渐运用到了山水画中,到了唐代,此时距谢赫经过四百五十年,人物画逐渐被唐朝时期的山水画所替代而成为主流画种,这时候谢赫的六法也不能完全适应山水画的需要。五代后梁时期的荆浩是一位山水画家和理论家,他为了躲避战乱,常年隐居在太行山中作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作画经验,成为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位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北方山水画的鼻祖人物。荆浩除了画作外,还为后人留下了一本著名的《笔法记》,专门记录了在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气、韵、思、景、笔、墨的绘景思想,简称六要,为山水画指明了方法,这一方法论是对谢赫六法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这是荆浩在《笔法记》中所谈到的山水画应当具备的六个要素,也是创作山水画所要遵循的方法和法则。气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强调在作画时,应当意到笔随,一气呵成,用笔没有凝滞的现象,这里也同时要求画家对自然景象要做到心中有数,作画时所在的图像都在画家的脑海中,而笔只是一个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识的延伸。画家在获取景物时,就应当经常要深入生活,多写生,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获得实际的景物,作画时方能下笔如有神助。这里说的气,不是画中的气韵,而是专指作画时的用笔。因此,也要求画家要对手中的笔要熟练掌握,用笔从何而来?古人讲,书画一家,书画同源,实际上就是指无论写字作画都是要讲究用笔的方法,对于画家而言,好的用笔应当从书法中而来,平日应当加强对书法的学习,从中获得用笔之法。韵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荆浩时期的山水画已经不完全等同于旧时的人物工笔画,它要求在山水画中应当产生出一定的写意手法,这里的隐迹立形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作画时只突出物的形状,勾勒出外部的轮廓,隐藏笔墨的痕迹,这样的作品就会产生出意蕴的效果,备是具备的意思,仪是仪表,这里当法则来讲,就是具备应有的法则,按照这样的法则作画,还应当不能琐碎繁杂,不会庸俗。关于韵,实际上古人一直也在书法中进行讨论,书法中的韵,说到底就是指一种自然的现象,而非人为的、刻意的做作。在山水画中,通过写韵,也有想要表现的自然而然的感觉,看上去不是工和描,这种韵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两层意思的表达,但最终还是表现在写意的形式上。思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按照谢赫的六法思想,荆浩的思应当归属到经营位置之中,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意思,思者,构思也。画家在作画时,都要进行构思,构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总体构思,就是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给观者带来什么样的想象和启发,二是构图,为了表达这样的中心思想,用什么样的图式来表现更符合主观和客观的要求。一幅好的作品用笔不多、用墨不多,也就是用很少的笔墨最能说明问题。通过思考、构思,删除其中多余的部分,实际上是简化繁冗,求其主要。以合理的艺术构图和简要的物体再现,说明想要表达的问题即可。齐白石的很多画都是留白很多,线条简要,但描述物体和艺术思想很明确,是值得学习的。景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荆浩说的景已经包含了谢赫的二法,即:应类象形和随类赋彩,制度是法度、规则的意思,就是时空不一、情景不一的时候,法则和规则也要跟随变化,不能用一种模式套用所有的绘画,笔法和色彩也是同样的,不同时境会出现不同的色彩变化,用笔也要随之变化,古人总结的树叶色彩因时间不同,季节不同,都有不同用彩的方法,这与人的天性、悟性和经验等都有很大关系。在创作时,不能照搬写生得来的东西,还要从中提取一些好的妙处再现在纸面上,照搬照抄是很难出好的作品的,画家创作最提倡创新,不能照搬古人的作品,要从古人的作品吸收、借鉴有用的东西,创新离不开对古人作品的临摹和学习,这个是基础,是根本,离开这个基础谈创新都是空谈。笔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这里的笔,与谢赫的骨法用笔有相同之处,是指在作画时的用笔,用笔要求要有骨力、骨气,这个虽然属于技法范畴,但它也是画家的基本能力。中国画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神采的,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就是要求作品通过细腻的笔墨刻画出所要传达的精神,而这些均是由用笔实现之。用笔要有法则,但作画时不能用死笔,要根据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用笔的方法,这就叫变通,懂得变通后的用笔,能使作品出现生机和活力,用笔还要灵动,灵动的用笔会使作品更富变化、更有生命力。用笔贵在笔法熟练,要达到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精熟之后,会达到自由变通的地步,因此,画家作画的用笔之法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那些大画家之所以成功的秘诀。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谢赫时期至唐以前,画家们都注重临摹和勾勒,对于墨的使用并没有讲究,通过勾勒后再著色,还没有发现水墨之趣。在荆浩以后,人们才从水墨中看到了远近、晕淡、深浅的绘画方法,因此荆浩就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墨的思想理念,并且归纳成为六要之一。墨有浓淡,有干湿、有深浅,在山水画中通过勾勒、皴擦、描状后,用来设色和著色,达到远近、深浅的变化,形成画作的层次感。色与墨往往不能并存,重色则轻墨,重墨则轻色,这是山水画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两者兼之,总有主次。水和墨并无冲突,但有主次和轻重,一般用墨表示近,用水墨表示远,形成远近的层次,合理的水墨应用,能使使用更具意蕴感。荆浩的六要是在谢赫六法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们虽然相差几百年,但六要却是山水画由萌芽、发展到成熟的经验总结,尽管后来还有北宋的刘道醇提出的六要和六长的画论思想,但荆浩的六要毕竟是山水画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系统总结,是后来画家们纷纷要了解和认真实践的法则,是中国画的精髓。(文/郭宗吾)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05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