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之前对轵关陉和太行陉的解读,我们知道“太行八陉”在三家分晋之初实际上有两条处于韩国的垄断之下,而国土遭到分割的魏国只能通过“换地”的方式来确保己方的通行权。不过事实上魏国境内并非完全没有一条通道可以连结其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的领土,这便是“太行八陉”之第三陉——孟门陉。然而这条路线对魏人而言更像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为横穿太行山脉的孟门陉终究无法避开韩人占优的上党高地,也就是说到最后魏国还是摆脱不了韩国的梦魇。从以上的地图来看,尽管孟门陉的东出口处于魏国在河北平原的控制区内,但当魏人试图通过这条路线抵达其在山西高原的大本营时,首先经过的便是长治盆地的南缘,而上党地区的另外两处盆地晋城和阳城也是必经之所。即使不考虑韩人在上党的优势地位,仅仅从路途距离上说,孟门陉也远不如轵关陉和太行陉来得便捷。然而对韩国来说,控制孟门陉的意义却远不止封锁魏国的东西沟通那么简单,因为从这里出发还可以直接威胁赵国位于漳水以南的一处飞地——林州盆地。换言之,从这个时候开始,三晋之间的恩怨情仇逐渐有了赵人的身影。从历史上说,赵国前后有两座都城,开始是山西高原的晋阳,后来为河北平原的邯郸,但少有人知道在两者之间还有一处陪都:中牟。不过与多数人的印象大相径庭,这里的“中牟”并非今天河南省的中牟县,而是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巍巍太行在途径此处时突然向东延伸,并最终在平原地区合围形成盆地,而中牟(今林州)正处其中。今日的林州之所以进入国人视线,多半是因为“红旗渠”的存在,在崇山峻岭中兴修水利的不易从侧面也能反映出该地区环境之复杂,而卓越的地理防御能力正是赵人选择迁都至此的关键。从位置上说,林州盆地东侧是魏国控制的平原区,西侧隔太行山主脉为上党高地内的长治盆地,长治盆地以南则是孟门陉途经的晋城盆地。彼时韩国尽管在整个上党地区占有优势,但其余两家的势力也并非完全没有延伸至此,具体来说就是赵国占据了长治盆地北部,而魏国在晋城和阳城两地控制了部分城池。在解读太行陉时,我们已经了解到魏国为了实现东西国土的连接而将其在上党高地内的城邑悉数赠予韩国,不过在这一进程中反对最为强烈的却是赵国。从赵人的角度出发,韩国实力的增长不仅代表着自己今后将在长治盆地内面临更大的压力,更意味着全面控制孟门陉的韩人可以从晋城地区向东北侧击林州盆地。事实上只要在地图上找出“太行大峡谷”的位置,便完全能够理解赵人的隐忧:失去魏国的牵制后,独霸南上党的韩军可以从晋城沿孟门陉向北,抵达长治南部后向东穿越“太行大峡谷”,最后直取中牟。显然如果此举成行,对赵人而言将是釜底抽薪,无奈以此时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影响其余两家的决定,最终林州盆地陷入韩魏的全面包围当中。公元前年,回天乏力的赵国将都城从中牟迁到了邯郸,来自孟门陉方向的威胁暂告中止。事实上单就赵人从晋阳到中牟,从中牟到邯郸的迁都脉络也能大致看出赵国正在逐步将经营重点从山西高原转向潜力更大的河北平原。然而不论定都何处,赵国都与韩魏面临着同样的现实需求,即如何沟通其位于太行山两侧的国土。显然此时不论轵关陉、太行陉还是孟门陉均无济于事,唯一能够满足赵人需求的恰恰是“太行八陉”之第四陉——滏口陉。封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6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