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朱向羽齐英杰记者梁喜俊

“红色文化旅游不是建党百年的应景之作,而是要扎扎实实发展下去的事业。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的基础,资源越丰富,旅游的视野才越开阔。所以必须全方位的重视起来。”李树榕如是说。

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教授李树榕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树榕表示,首先,文化旅游的管理人才的培育一定要强化“文化资源”意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煤炭、土地资源、电力、水利等专项管理部门,而文化资源却是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刚刚意识到的特色资源。为此,明确“文化资源”是一切留有人类印记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对象和精神对象这个观念是很重要的。

大力挖掘内蒙古自治区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历史的纵深度,二是地域与民族的广阔度,三是向现实延伸的着力度。

李树榕表示,就红色文化资源的广阔度而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着眼点的。如故事片《兴安岭上》反映的是鄂伦春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历史事实,电视剧《鄂尔多斯风暴》《烈马长风》等等则反映的是蒙古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历史事实,将其精彩片段作为相关文化旅游基地的播放内容,也是红色文化资源不可忽视的部分。

“向现实延伸的着力度,是要提倡大力发现并挖掘现实生活中为党的事业不遗余力、努力奋斗的先进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这是‘红色文化’源源不断造福人民的社会现实,也是文化自信的有力佐证。内蒙古军区的于丽少将奔赴雷神山工作的事迹,内医院第一批“援鄂”的护士张明娜的事迹,等等,可以充实到内蒙古博物院的展馆里来,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的组成部分。”李树榕如是说。

为此,李树榕建议:

首先,要建立并稳定“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的人才队伍。党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厅、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以及文物局等部门都应该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以便上下垂直领导和左右联合发力。

其次,要建立不同乡镇、不同旗县、不同盟市优质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料库”。通过参观乌兰夫故居、荣耀先故居、贾力更故居不难发现,展墙上的图片与展柜中的文物完全不对应的现象屡屡发生,原因就是充分挖掘红色文物的工作尚不到位。要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号入座,便于保护和利用。同时,要让红色文化旅游管理者和各项工作者做到心中有数,呼之即出,由此建立工作的自信心。

再次,培养一批熟稔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对革命先驱怀有真情实感的优秀解说员队伍。对于红色文化旅游而言,解说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解说员不能用真情实感来解说图片或者实物的内容时,就很难吸引观众和感染观众,更谈不上震撼观众了。用时、用力培养一批优秀的解说员人才,也是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的当务之急。

最后,是如何挖掘并利用一批可以驻场演出的红色题材歌舞或演出剧目。例如,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应当播放《游击队员之歌》《保卫黄河》《太行山上》等歌曲(目前播放的是《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使之与历史建筑历史文物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再者,内蒙古反映民族团结的歌舞剧、舞台剧以及影视剧作品有很多,发掘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用于红色旅游园区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责任编辑:刘丹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