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道水泉村境内的寺院塌山,崚嶒嵯峨,厚重威严。它的岩层表面主体未被林木遮掩,显得光亮而坦荡,最具“太行”特质。由于它高耸突兀,与众不同,所以格外显眼,从大河南、独石等村落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当我们从道水泉村的小广场遥望它时,感觉似乎也不是那么高大,估计也不像是人们说的那样高不可攀。我们穿越村子沿沟壑向北行进,路遇村民,告诉我们要从山脊上走,不可从沟里上山。由于上山劳作、活动的人极其稀少,所以山上的“路”也就似有似无,我们只好摸索着攀登。回望来时的路,感觉走了很远很远,距离目的地好像越来越近,但就是迟迟到不了主峰山跟前。我们离主峰越近,看到的就越是它局部的一小部分,而且已经迂回到了它的侧身部位,一些山岩的具体细节开始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已经来到了主峰脚下,测知此处海拔米。陡峭的山坡上立柱状山石星罗棋布,像竹笋一样挺拔向上。其中有一柱山岩体量巨大,挺拔俏丽,其头部一对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傲视着山野及其一切来客。更有一对侧身小情侣紧紧依偎,向同一方向的山外张望;当然,也像是身带红领巾的一对小学生在向冉冉升起的国旗行注目礼。更为称奇的是,山顶上一头大猩猩的头颅微仰,遥望苍天,作冥想、思考状:我还有机会进化成当下的人类吗?深秋时节,山上的红叶迎来了最佳观赏期,一副绝佳的“山岩红叶图”呈现在眼前,倘若悬挂于客厅该是何等气派。置身山中,虽不可观其全貌,但近距离观赏各等拟人拟物的奇妙景观,着实是一种奢侈的视觉盛宴,关键是还不用付费买票。从这里的特定方位,还可俯瞰山脚下的“小道水水库”一角。这是另类而真实的山水图,大多数画家都不会如此构思和铺陈画面元素。看!这里安放着一位大鼻子厨师的侧面“雕塑”,其面相和善,似带微笑,只是藏在深山人未识,不知其厨艺如何。“无限风光在险峰”,越往高处走,山景越奇崛玄妙,给人的视觉冲击就越强烈。由于身处大山凹陷处,由此眺望,远景就像配上了一副U型画框,景上套景,妙趣盎然。直立甚至向外倾斜的山岩,只在缝隙凹槽处,长出少许灌木和杂草,作为点缀和装饰,虽作凛然状,但来自自然,自然是非常自然。状如刀削的山岩上,遍布五彩缤纷的秋叶,阳光洒下,光线光晕如瀑如虹,如梦如幻。似国画也像油画,画面高洁,韵味无穷。时间已过中午,我们在一处山脊马鞍处开始休整,乐圃弟将随身携带的木瓜籽种植于此处,并建议将此“鞍”命名为“木瓜鞍”,此处海拔米。仰望山顶,不禁生畏,羊肠小道,迂回盘旋,估计抵达山顶尚需两小时左右,考虑时间和体力,决定暂且放弃登顶,待来年春暖花开再作登顶计议。巡望山脊四野,千山万壑,莽莽苍苍,气象万千。近景色彩斑斓,远山朦胧灰暗。向北遥望,竟然可清晰看到抓髻山的那对玲珑小髽髻。“木瓜鞍”以下的秋景层林尽染,意象万千,让人流连忘返。据说,寺院塌山顶自然景观奇妙,人类活动遗迹可寻,更是别有洞天。待到春光明媚,山花烂漫之时,相信充满诱惑的山顶定然会迎来我们寻幽探胜的身影,留下我们亲近山野大地的足迹。
不煲鸡汤,不弄玄虚,不入俗流;
选题奇特,视角特殊,观点独立;
无聊莫言,有感而发,特立独行。
点击题目下方蓝色“山涧清音”、进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