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苑金龙摄

年初,平定县冶西镇赵家村与邻近两个村合并成了里三村。村子的名称虽变了,但村里的红色基因不曾改变。

七岭山位于平定县城西南与寿阳、昔阳、阳泉郊区交界处,赵家村就在七岭山的主峰下。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挺进敌后,以七岭山为依托,建立了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赵家村一带成为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平西县政府的主要活动地区。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赵家村的红色遗迹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依托七岭山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来到赵家村村口,一座古老的庙宇呈现在眼前,这里便是八路军第师第旅在百团大战中的旅部驻地。沿着弯曲的坡路往里走几十米,一处干净整洁的窑洞院落格外显眼,这就是平西县第三区区委区公所旧址。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和民兵部队经常在此驻扎。与之紧靠的便是阁家场会址,这里看似普通的窑洞顶部,却曾是抗日政府召开会议、筹集抗日物资的地方。

赵家村红色历史底蕴深厚,激发了人们挖掘历史、缅怀烈士、传承精神的热情。今年72岁的赵玉振是一位从赵家村走出去的党员干部。他心系家乡、牢记党恩,退休之后召集一些老同志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多次前往寿阳、昔阳等地走访收集珍贵的抗战史料。“平西抗日县委县政府是平定县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平西抗日根据地历史资料的损失和不完整。”赵玉振说。唤醒这段沉睡多年的历史,抢救性挖掘整理史料,全面展示根据地军民的斗争历程,既是平西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共同期望,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

年5月6日,在平西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揭牌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由“日军侵略点燃战火”“民族危难平西负重”“惨案频发家仇国恨”“抗战支前敌后显威”“著名战例鼓舞全国”“革命烈士彪炳千秋”6个部分组成,展示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根据地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

当年,平西根据地不仅有大山做掩护,还有“人山”做保障。赵玉振一边带领一行人参观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一边详细讲述英雄人民的故事。

平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英勇抗日,或是配合八路军,或是自己行动,进行破袭战、攻坚战、伏击战、游击战、地雷战。在敌后进行反侵略,他们反围剿,反扫荡,反蚕食,以高山树林、青纱帐为掩护,以正太铁路、平辽公路为战场,使根据地成为八路军抗日斗争的前沿阵地,成为太行山晋冀豫根据地的西北部屏障。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平西人民尽最大努力供应抗战需要的粮食和各种军需物资,担负了繁重的抗战勤务。根据地青壮年组成民兵、自卫队保障后方,老人碾米磨面,妇女赶制军鞋,儿童站岗放哨兼作农业生产。同时,根据地的群众积极组织担架队、运输队、警戒队,运送物资、救护伤员,打扫战场、维持治安,使抗敌斗争的战勤服务得到了充分保障。仅在百团大战期间,平西县就筹集牲畜头、粮食多公斤、电杆根、草料多公斤、柴104公斤等。

平西军民英勇抗战,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据统计,仅在册的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就有多人。平西人民前赴后继,掀起一批又一批的参军热潮,踊跃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有几千人。就连普通老百姓,也积极掩护八路军和抗日干部。有一次平西县委书记赵雨亭和三区区委书记韩瑞田到赵家村邻村端岭村开展工作,被日军包围,房东王洛书和王耀庭父子急中生智,领赵雨亭他们翻过院墙,藏到一个排水沟涵洞里。日军把全村群众集中到打谷场上,逼问八路军干部藏在哪里,没有一个老百姓告诉日军。

为了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年9月,赵家村在西松垴梁建成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碑。纪念碑由三部分组成,代表着平西革命根据地由平(定)西、昔(阳)西、寿(阳)南三个抗日县政府组成。碑体造型为步枪,寓意为平西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碑身高12.9米,是纪念八路军第师创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程。现在,在赵家村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建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平定党史展览馆、平西抗日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亭、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碑等红色景点,形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抗战文化园。一处处见证英雄的战场遗址,一段段气若长虹的战斗故事,诉说着平西军民的抗战精神。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市各级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的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近年来,赵家村在不断挖掘红色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依托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促进乡村振兴。赵玉振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平定县国营药林寺林场在赵家村设立分场,先后有40多名知识青年进入林场,开启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累计造林面积多亩。这又为赵家村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年,赵家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级森林乡村”称号。

眼前的赵家村紧邻七岭山原生态风景区,处于尚怡水库上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之丰富的人文景观,清澈见底的河流、风格不同的景观桥、河道沿线颇具观赏性的绿植……无不彰显村庄的生机与活力。

这两年,村里接待游客一万余人。现在,村民因“绿色家园里的红色记忆”而自豪。赵玉振说,红色是底色,绿色是特色,村里交融发展前景很大。(檀艳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