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党有着丰富的地利资源,太行山脉绵延无垠,群山螋岭,植被茂繁,盛产各种名贵中草药多达百种。明万历《路安府志》中仅“物产”篇记载上党当地盛产的药材达七十种之多。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氏羊头山尝百草就发现了“神草”有医疗治病的奇特功效。

随后,漫长的岁月里,民间百姓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靠买卖炮制药材而成为“药商”的行当便应运而生。翻看史籍,药商在上党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多少朝代里随处都可见到他们留在商界活动经营的身影,只是时光流逝,能够见到的药商史料和文物实物罕少,可以肯定地讲,药商在上党不是什么稀罕的行当。

时代虽在更迭,但他们无时不存在和穿行于民间百姓的生活当中,在赚到银钱的同时,又在履行着“治病救人”的职责。明时,潞州的药商经过历代传承发展,这里孕育出了一处全国都数得上的“鲍店药材大会”,各县都有两三家响当当的药铺。他们形成了潞州药商的辉煌时代。

潞安城内的义合堂;潞城的万镒堂、同仁堂、泰山恒、太和堂;襄垣的济生元;长子的义和堂、义兴长;林州在上党直接购货主销河南的鸿元奎药材栈等等数百家的药商店铺先后排在了其行列。

潞州鲍店镇,每年一度的药材大会,它发源于明朝中期。最原始的形态根植于每月村镇里的大小集市,后又集中体现在了每年一度的物资交易大会,它是由品种繁多的物资交易会,逐步演变定型在一年当中九月十五至年底的专业药材交易大会上。

明万历年间药材大会并不大,只有来自上党各县的药商,特别是来自长子饱店镇周边屯留、轮源、安泽、高平几县的药商构成了药材大会的主流力量。

明末清初,药材大会逐年壮大,规模空前,参加交易的药商其地域范围也不仅仅只限上党周围几县,交易人员大大扩张,在“心为客、客必至;心为财、财必散”潞商商训的信誉召唤下,药商来自全国各地,小小的一处鲍店镇云集场面异常兴隆,上万人的大会,数百种的药材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号称“东走齐鲁、西达秦贵、南至豫苏、北抵绥蒙”。

大会之上仅是上党本地产的药材就达百种之多。太行山里的党参、连翘、柴胡、葛根;甘肃的当归、吉林的人参、云南的白药、广西的犀角、四川的川贝等等应有尽有。中成药同样不少,太谷广盛远的“龟龄集”、广升誉的“定坤丹”太原同心茂的“舒筋散”广东的“跌打丸”、京师的“六味地黄丸”、潞城郭氏万镒堂的“大风丸”等等,每年大会药材的成交量都在数万两白银。

时间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因药材大会而红火起来的鲍店镇里也发展起了和盛、集成、公义、永兴、三义、和义、长济等十余家坐贾药商队伍,数十年间,药材大会都由他们轮流筹组、策划、安排、接待来自各地的同行进行大宗药材的交易、买卖。有资料显示,清末到民国年间,鲍店药材大会年平均成交金额都在十多万元以上,单上缴税金就在万元。

解放后,鲍店药材大会发展稳定,虽不如以前规模盛大,但有个别案例也能说明鲍店药材大会的成交量是惊人的,年,天津新联药行次就从鲍店药材大会上购走党参8万余斤。历史就是一页页发黄的纸,有时显现出的虽是脆损残缺的故事,但她毕竟帮我们记录下了来自全国药商和上党当地药材买卖商人曾经在上党的繁荣和辉煌。

当年的药商都已作古,当年的坐堂郎中也已安息。所幸的是潞州药商们当年的几帧药铺广告倒是更具体地印刻下买卖药材的药商与购药者双方间的不同商业心理需求。潞商的经营中,广告是其不可或缺的营销手段之一,而潞商中的药商在其药品广告的策划、设计、制作上可谓“精心筹划”、“匠心独具”,语言的表达、使用达到了极致。

潞城卢医山脚下的合室村万镒堂药铺,看她的一则药品广告内容,则反映出了明清时期,上党地区当时用传统中药治腰腿疼痛有特效的“大风丸”在民间的强烈影响。据考,潞城的大风丸,萌发于明朝嘉靖三五年(年)。当地一位合室村的郭泰恒,懂些医术,但自己又得了腰腿疼痛,久治不愈。

病痛迫使他自己深研《千金翼方》《本草纲目》药理,并利用卢医山上的“中草”资源,反复试验,潜心研制出了“大风汤”,服药病愈之后的郭家,将“大风汤”的秘方父传子授,四百余年代代传承,到第六代郭忠镒在潞城开设“万镒堂”时,郭家已将汤剂改良成方便易携带的“大风丸”,在上党民间及周边京津、河南、河北等地广为传售,济世疗民。

是上党卢医山上千年神草的作用?还是智慧上党药人的才能吸引?还是京师药医看上了上党这块风水宝地?就在清咸丰年间京城里响当当的“同仁堂”大药房的分号,又在锣鼓喧天的鞭炮声中于潞城东关挂起了通天的金字招牌,整个潞城宣泄了。金碧辉煌的药铺门前过往百姓手中接住的是“同仁堂”潞城分号白掌柜笑哈哈递来的一张张“同仁堂”药品广告:

同仁堂记,本堂今在潞城县东关路北开设自置川广云贵地道生熟药材,加工练选炮制丸散膏丹,一概俱全,发行不误,赐顾者须认金字冲天招牌,印票为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大药铺“同仁堂”上党开设后,它在推销“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苏合香丸”、“参茸卫生丸”等名贵药品的同时,落户小地方的经营方略也给潞州的药商带来了无限生机,每年从卢医山、紫团山等处采下的名贵药材、特别是“党参”之类的药材60%都供给了“同仁堂”。

一处“同仁堂”分号在潞州的运营,让上党的药商们忙碌了半个世纪,药材的“卖”和“买”,银子的“进”与“出”,如同一台好戏让双方唱了数十年。

同仁堂不亏为同仁堂,解读它的老广告,有一股药商自信之气冲你而来,广告文字、口气咄咄逼人,霸气十足。招牌已是“金字”还要让其“冲天”而后快。不过,也难怪“同仁堂”财大气粗,他的鼻祖京师老“同仁堂”清康熙初年就在天子脚下的大栅栏开诊卖药,侍候的是天王老子、皇宫大臣,皇帝有时得病也得让他三分,多年养就的“脾气”。

在京师经营了百余年,赚了一个世纪的银子,救治了一批批的芸芸众生,这样的背景下又在小地方的上党设立分号,经营药品的广告里自然是一股股的“冲天”口气。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

此时,我们倒不如再读一读来自潞州襄垣南门外甘村“济生元”山沟沟里老百姓药铺的药品广告倒是更显得大众化、平民化:

回生丹,此丹专治男妇小儿阴阳不和,头痛感冒,气虚胃痛心疼肚痛胸闷痞滞,上吐小泻,赤白泻菊,中署霍乱,咽干口臭,眩晕神乱,急心烦,食伤牙痛,每服十五粒,草汤导下,为妙神效药店开设山西裹垣南门外甘村座北向东,西街有济生元招牌便是,光顾者靡不有误。

年,中国药材公司山西省潞安县公司向上党的广大百姓发出了纸说明,粘贴各大药铺,宣布了潞城万镒堂大风丸的归属:“万镒堂大风丸,创自本县合室镇郭氏,根据中央卫生部、商业部、全国合作总社的联合指示精神,将我县原供销合作社经营的大丸从年7月1日全面移交我公司经营。”

结语

上党鲍店的药材大会、潞城东关的“同仁堂”、合室村的“大风丸”已匿迹多年,早先街头巷尾能见到的大大小小中药铺也已被各类名堂的“大药房”所取代,异地间进行贩运的一批批药商早已“改弦更张”这是社会发展的“新陈代谢”,这是社会的文明进步。如今,更安全有效的各类中西药品成为我们医疗治病的济世良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