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我的家乡,在介绍它之前先给大家科普一个字—浚。“浚”字在其他地方都是读“jun”,意思是挖深、疏通(水道),而当它成为我家乡名字的时候读“xun”,所以我的家乡叫做“xun”县而不是“jun”县。当我在外地上学、工作、出差的时候,经常有人将我家乡的名字念错,所以现在我介绍自己来自哪里时都要介绍一下这个字的读音。浚县位于河南北部,东经°11,北纬35°54。北距首都北京公里,南至省会郑州公里,卫河蜿蜒纵贯全境,淇河沿西部边界南流,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其下辖1乡6个镇,分别是善堂镇、王庄镇、屯子镇、小河镇、卫贤镇、新镇镇、白寺乡。浚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当时先民已经在淇河下游以东定居,繁衍生息。经过千年的历史变更,于明洪武二年三月,改属直隶(京师)大名府。四月,州降为县,始称浚县,县治徙浮丘山东北平坡。在新中国成立后,于年1月划归鹤壁至今。浚县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了许多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泥玩、石刻、工艺制镜、庙会、社火等。泥咕咕其中泥玩最为出名的当属“泥咕咕”,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这一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了下来,流传至今。年20日,泥咕咕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咕咕正月庙会浚县正月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至今已有年历史,与山东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华北地区四大庙会。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历经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以正月初九和十六最为热闹。庙会素有初九拜大伾山,十六拜浮丘山的习俗,并且拜山期间伴随着热闹非凡的民间艺术表演。高跷、耍狮子、舞龙、跑旱船、放火铳、耍杂技、唱戏曲,锣鼓震天等各种社火表演,表演队伍从大伾山东山大石佛至浮丘西山碧霞仙子延绵数十里。踩高跷小时候每次过年后,就闹着让父母带自己去庙会。当时由于年龄小,所以都是坐在父亲的肩头,从东山到南山从来不记得父亲说过累。自己上高中的时候经常从东山走到西山,但是每次走到一半时就已经脚痛的不想走了。其实自己小时候去庙会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看那些社火表演,而是那十里路上的各种商贩。每个庙会都少不了那些商贩,卖什么刀枪棍棒斧钺钩叉的(当然是木制),卖各类的泥玩的,卖各种电动玩具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玩具是一把铁制的宝剑(没有开刃的),长有一米二,宽半公分,木制的剑鞘,刷上一层红漆,两条栩栩如生的龙缠绕在剑鞘上,在剑柄的附近刻有镇宅两个字。因为当时自己要独自睡在楼上了,所以买来之后父母就将这柄剑放在了我的床头,它一直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夜晚。也许是心理的作用,每次我躺在自己的床上总是谁的那么香甜安稳,一夜无梦到天明。虽然它现在已经锈的不成样子了,但是我仍然舍不得丢弃,因为它是我走向独立的一个见证。红缨枪大伾山说起浚县,就必须要说大伾山。大伾山位于浚县城东,故又称之为东山。大伾山系太行余脉,东西宽0.95公里,南北长1.75公里,面积约1.6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米,平地高起70米。它不是丛山中的峻岭,而是平原突起的孤峰,所以显得尤为突出。大伾山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伾山虽然不高,但历史底蕴却很丰厚,并且有各种神话人物的传说。山上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间,摩崖碑刻余处,更有中国北方第一大佛之称的东山大石佛,又称“八丈佛爷七丈楼”。相传大石佛始建于北魏时期,佛高八丈,当时黄河流于大伾山脚下,每到雨季常会洪水泛滥,故雕石佛以镇之。大石佛倚山凿就,高与崖齐,整躯为岩石,为明代成化十年(年)装饰。大石佛结跏趺坐,面方颊圆,略呈梯形,形似弥勒佛像。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两肩立挺,脖颈较长,在三道肉领。左手覆膝,手心向下,右手曲肘举。当然大伾山上除了大石佛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如吕祖祠、恩荣坊、壶天道院、张仙洞、纯阳洞天、兴国寺、天宁寺、摩崖石刻、太极宫、阳明书院等多处历史古迹。大伾山于年成为河南省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浚县于年被国务院命名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是佛于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属国家AAAA级景区。大石佛浮丘山浮丘山位于浚县县城西南,故又称南山,系太行山余脉。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0.65公里,面积0.98平方公里,海拔米,相对高程45米。浮丘山与大伾山隔城相望,绰约多姿,妙景无穷,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山上目前有国保级文物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千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石雕艺术珍品,明代建起的碧霞宫,大气恢弘,为明代建筑艺术佳作,系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宫中供奉泰山神碧霞元君而扬名四方。浚县古城墙浚县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年),明清多次重修扩建,古城才渐趋完整。解放后,原城门、城楼及大部分城池被拆除,现仅存沿卫河一段古城墙、姑山南侧古城墙遗迹等几处。最近今年,古城墙经过了修复与保护,逐渐成为了浚县的新的标志性建筑群,并且吸引了多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古城墙古城墙浚县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虽然它不繁华,但是它充满了历史人文的气息;虽然它地域不够辽阔,但是它依山傍水;虽然它经济不够发达,但是人们却是淳厚朴实。我的高中就读于浚县一中,学校坐落于大伾山脚。每次从学校望向大伾山,虽然它没有泰山那么的巍峨挺拔,但是却有着另一番的滋味在里面。每到放学或者周末,和几个好友或者一起上山游玩,或者到城中吃一份非常实惠面,或者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一天的书。在这座城市里,不仅有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更有我青春奋斗的记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703.html